[发明专利]石油采吸井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50358.5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4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徐梓云;徐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正伟 |
主分类号: | F04B17/04 | 分类号: | F04B17/04;F04B53/14;F04B53/16;F04B49/06;F04B53/10;F04B53/12;F04B53/00;F04B4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7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石油采吸井中装置,它属于石油开采技术;它的泵外壳内安装有内泵壳、电磁线圈,在泵外壳的外面的下面一面固定有脚架;电磁线圈固定在内泵壳外面的下面,内泵壳的下端固定在泵外壳内的下端;在内泵壳内安装有轴管出油阀、密封球、铁芯弹簧、铁芯活塞,轴管出油阀的下端从内泵壳的上面一端的中心孔穿过后穿过铁芯弹簧、铁芯活塞,密封球与内锥面配合能够密封或打开进石油的通道和出油通道。石油采吸井中装置的结构紧凑、动力强劲,漂浮在石油面上,能够随石油面的升高或降低而自动升高或降低,采吸石油时油井底部的泥沙和水分不进入油泵内。 | ||
搜索关键词: | 石油 采吸井中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石油采吸井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油采吸井中装置包括泵外壳(1)、外油孔(3)、电磁线圈(13)、内泵壳(4)、进油孔、密封球(8)、铁芯弹簧(7)、铁芯活塞(6)、轴管出油阀、油管连接头(11)、磁场控制器;在泵外壳(1)内的下面部分安装有内泵壳(4)、电磁线圈(13),在泵外壳(1)的外面的下面一面固定有脚架(2),脚架(2)的下端低于泵外壳(1)下端的外油孔(3)的位置;电磁线圈(13)固定在内泵壳(4)外面的下面部分,内泵壳(4)的下端固定在泵外壳(1)内的下端;连接电磁线圈(13)的电路与磁场控制器连接,磁场控制器的电路与绝缘电线连接,磁场控制器安装在泵外壳(1)内;在内泵壳(4)内安装有轴管出油阀、密封球(8)、铁芯弹簧(7)、铁芯活塞(6),轴管出油阀固定在内泵壳(4)的上面一端的中心孔上,轴管出油阀的下端从内泵壳(4)的上端的中心孔穿过后、进入内泵壳(4)内穿过铁芯活塞(6)、铁芯弹簧(7)后进入到接近密封球(8)的顶部处,轴管出油阀的下端与密封进油孔的密封球(8)的顶部有间隙,密封进油孔的密封球(8)安装在进油孔内端的内锥面上,密封进油孔的密封球(8)的球面与内泵壳(4)的下端的进油孔的内端的内锥孔的内锥面配合而能够密封或打开进入内泵壳(4)内的进油通道;铁芯活塞(6)安装在内泵壳(4)的内腔的上面部分,铁芯弹簧(7)安装在内泵壳(4)的内腔的下面部分,铁芯弹簧(7)的上端顶压在铁芯活塞(6)的下端、下端顶压在内泵壳(4)的内腔的下端;轴管出油阀的上端露出内泵壳(4)的上端面的部分与油管连接头(11)的下端连接,油管连接头(11)通过伸出孔固定在泵外壳(1)的上端,油管连接头(11)的上端通过软管或伸缩管与输送石油的管道连接;所述的泵外壳(1)的材料是金属、塑料、尼龙、玻璃钢、橡胶中的一种类型或几种类型的材料,采用橡胶材料时或成形后的泵外壳(1)是软壳体时,在使用时要先给泵外壳(1)的内腔充气使其能够浮于油面;空心阀体(5)和内泵壳(4)的材料采用金属、塑料、尼龙和玻璃钢中的一种类型或几种类型的材料;密封球(8)的材料采用金属、塑料、尼龙、玻璃钢和橡胶中的一种类型或几种类型的材料;铁芯活塞(6)的材料是能够受磁场吸引的材料;铁芯弹簧(7)采用的材料是金属和橡胶中的一种类型或两种类型的材料,采用橡胶材料时,铁芯弹簧(7)是空心管式的弹簧,利用橡胶的弹性和收缩性来实现弹簧的功能;油管连接头(11)的材料是金属、塑料、尼龙、玻璃钢、橡胶中的一种类型或几种类型的材料;所述的泵外壳(1)是产生浮力的空心腔体,空心腔体的上端有伸出孔和线孔、下端有外油孔(3),空心腔体内的下面部分安装有电磁线圈(13)和内泵壳(4)及内泵壳(4)内安装的部件,空心腔体内的上面部分安装有油管连接头(11);空心壳体内的下端与内泵壳(4)的下端配合而密封空心壳体的下面部分的内腔,空心壳体下端的外油孔(3)与内泵壳(4)下端的进油孔相通;伸出孔是让油管连接头(11)穿过的孔,通过螺母固定油管连接头(11),并通过油管连接头(11)和密封垫及螺母密封伸出孔;线孔是让绝缘电线穿过的孔,并通过绝缘电线和密封胶环密封线孔;把泵外壳(1)放入石油中时,泵外壳(1)产生的浮力能够支撑泵外壳(1)及其内部的部件的所有重量而浮于上面上;泵外壳(1)漂浮在石油面上工作时,能够随石油面的升高而升高、随石油面的降低而降低;所述的内泵壳(4)的内腔是圆柱体,在内腔的中心线上的上端有中心孔穿过内泵壳(4)、下端有进油孔穿过内泵壳(4),在中心孔的旁边有独立的通气孔(9);在进油孔的内端有内锥孔,内锥孔是有锥度的孔,内锥孔的内锥面是密封面,内锥面与密封球(8)的球面配合;为了方便内泵壳的加工和装配,把内泵壳从上端或下端处分段加工后再组合在一起,或者,把内泵壳从上端和下端处分成三段加工后再组合在一起;所述的轴管出油阀包括空心阀体(5)和密封球(8),空心阀体(5)是空心管式的空心轴,空心阀体(5)伸入内泵壳(4)内的部分的表面是光滑的圆柱面,圆柱面与铁芯活塞(6)的中心圆孔配合;空心阀体(5)的下端有出油密封端,出油密封端的下端面在空心阀体(5)的下端、上端面是内锥面,内锥面的大端与轴管出油阀的上端相通、小端与轴管出油阀的下端相通,在内锥面上安装有密封球(8);出油密封端的内锥面与密封球的球面配合,在密封球(8)的重力的作用下能够密封内锥面,在从空心阀体(5)下端的内孔进入有压力的石油时能够打开内锥面与密封球(8)的密封而形成通道;所述的密封球(8)是球形体,球形体的球形面是密封面,球形面与进油孔的内端的内锥面配合能够密封进油通道和打开进石油的通道,球形面与出油密封端的内锥面配合能够密封出油通道和打开出油通道;所述的铁芯活塞(6)是圆柱形的铁芯,圆柱形的铁芯的中心线的部位有光滑的中心圆孔,圆柱形的铁芯的外圆面是光滑的外圆面;在光滑的中心圆孔内有凹陷的环槽,环槽内嵌有密封环;在光滑的外圆面上有凹陷的环槽,环槽内嵌有密封环;中心圆孔与空心阀体(5)的圆柱面配合而能够密封圆柱面,并能够在空心阀体(5)的圆柱面上滑动;外圆面与内泵壳(4)的内腔配合能够密封内泵壳(4)的内腔,并能够在内泵壳(4)的内腔内滑动;所述的磁场控控制器是控制电磁线圈(13)产生电磁场的控制器,控制着电磁场产生的时间和产生电磁场时间的长短、及每次产生电磁场后到第二次再产生电磁场的间隔时间;所述的石油管连接头(11)是带有连接头和连接管的一体式的石油管;所述的进油孔是石油进入内泵壳(4)的内腔的经过孔,进油孔的上端是内端、下端是外端;所述的脚架(2)是支撑石油采吸井中装置的支撑体,支撑体的下端有横向的单独的承重片或环形的承重片,每一片单独的承重片在一只脚架(2)的下端,环形的承重片把同一石油采吸井中装置的脚架(2)下端串联在一起;所述的石油采吸井中装置在采吸石油的过程中,控制进油的阀门中和出油的阀门中没有回位弹簧;出油时,采用密封球(8)的重力自动下降回位而关闭进油通道进行密封,采用压力打开石油输出内泵壳外的出油通道;进油时,采用密封球(8)的重力自动下降回位而关闭出油通道进行密封,采用吸力打开石油进入内泵壳内的通道;使用时,将石油采吸井中装置放于石油井内的石油中,外油孔(3)和进油孔深入石油中,泵外壳(1)的上面部分浮出石油面;接通绝缘电线与磁场控控制器的电路,磁场控控制器接通电磁线圈(13)的通电电路产生电磁场,电磁场产生的吸引力拉动铁芯活塞(6)克服铁芯弹簧(7)的压力向下移动,此时,与进油孔的内锥面配合的密封球(8)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行与进油孔的内锥面贴合密封而关闭进油通道,铁芯活塞(6)下行时推动内泵壳(4)内的石油而使石油产生内部压力,有压力的石油从空心阀体(5)的下端进入出油密封端的内锥面向上冲开与出油密封端的内锥面密封的密封球(8)移位后继续上行,从空心阀体(5)的上端进入油管连接头(11)内,再从油管连接头(11)经过管道输送到输油管道或运输石油的容器中;铁芯活塞(6)在电磁线圈(13)产生的吸引力拉动下压缩铁芯弹簧(7)而下行到位时,磁场控控制器断开电磁线圈(13)的通电电路,电磁场消失,铁芯活塞(6)在铁芯弹簧(7)的推动下上行,此时,与出油密封端的内锥面配合的密封球(8)在自身的重力的作用下下行把出油密封端的内锥面封死而使油不返回内泵壳(4)的内腔,铁芯活塞(6)上行时,内泵壳(4)内的铁芯活塞(6)的下面的腔体产生了真空吸引力,真空吸引力吸动密封球(8)与进油孔的内锥面分开,石油从外油孔(3)经过进油孔,再经过进油孔内端的内锥面进入内泵壳(4)的内腔;铁芯活塞(6)在铁芯弹簧(7)的推动下上行而移动到内泵壳(4)的内腔的顶部时,此时,与进油孔的内锥面配合的密封球(8)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关闭进油通道,磁场控控制器又接通电磁线圈(13)的通电电路再次产生电磁场,如此循环的接通和切断电路,不断地把油泵出而输送到输油管道或运输石油的容器中;在抽石油的过程中,泵外壳(1)能够随石油面的升高或降低而自动升高或降低;在油泵工作的过程中,铁芯活塞(6)在内泵壳(4)的内腔上下移动时,空气从通气孔(9)进出内泵壳(4)的内腔,减小铁芯活塞(6)的工作阻力。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正伟,未经徐正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95035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点元件
- 下一篇:不导致粘连的字形加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