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蛋白质合成铜量子点的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61653.0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2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马琳;刘海燕;武国华;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22F1/00;G01N21/64;B82Y30/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黄天天 |
地址: | 212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蛋白质合成铜量子点的方法。首先,采用液相还原法,以无水硫酸铜作为氧化剂,水合肼作为还原剂,外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分散剂,在80~100℃水浴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纳米铜溶胶,此铜溶胶在特定波长的紫外激发下发微弱的蓝色荧光;然后,当与聚丙烯酰胺凝胶固定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后,其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且发生荧光颜色的变化,例如与人血清白蛋白作用后发蓝紫色荧光,与过氧化氢酶作用后发粉黄色荧光,与溶菌酶作用后发橙红色荧光。该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无生物毒性,可用于生物传感器,为荧光检测生物大分子提供新的途径。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蛋白质 合成 量子 方法 及其 应用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蛋白质合成铜量子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的纳米铜溶胶:配制硫酸铜水溶液,在磁力搅拌下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浴加热至80~100℃,45~50min后,缓慢滴入水合肼,充分反应,45~50min后,得到聚乙烯吡咯烷酮修饰的纳米铜溶胶;(2)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分别固定不同的蛋白质,加入步骤(1)得到的纳米铜溶胶中浸泡3~4h;(3)将步骤(2)得到的固定有蛋白质和纳米铜溶胶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于310±10nm的紫外波长下照射,即可得到荧光性质不同的铜量子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96165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