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针对失效卫星的超近距离最优防撞接近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64719.1 | 申请日: | 2015-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9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瑞;初晓昱;胡权;翟光;王典军;蔡亚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D1/08 | 分类号: | G05D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天器超近距离最优防撞接近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针对失效卫星的超近距离最优防撞接近方法,属于航天器交会技术领域。首先将目标,即失效卫星设计为球和椭球组合形式的包络模型,以简化目标构型;进而考虑目标姿态翻滚,在动态的目标本体系下推导目标与追踪星的相对动力学模型,及追踪星的路径约束条件;同时考虑导航测量误差造成的位置不确定性,结合碰撞概率问题进一步扩大追踪星的禁飞区域;最后基于高斯伪谱法规划安全防撞路径,并进行闭环反馈控制。本发明既满足超近距离接近中的空间限制,又能够保证安全无碰撞的任务要求。且能够突出近距离抵近段航天器的姿轨耦合特点,并能够直接判断出航天器之间的距离是否满足约束条件。 | ||
搜索关键词: | 针对 失效 卫星 近距离 最优 接近 方法 | ||
【主权项】:
针对失效卫星的超近距离最优防撞接近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将目标,即失效卫星设计为球和椭球组合形式的包络模型,以简化目标构型;进而考虑目标姿态翻滚,在动态的目标本体系下推导目标与追踪星的相对动力学模型,及追踪星的路径约束条件;同时考虑导航测量误差造成的位置不确定性,结合碰撞概率问题进一步扩大追踪星的禁飞区域;最后基于高斯伪谱法规划安全防撞路径,并进行闭环反馈控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96471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