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线钢板坯连铸典型中间裂纹及中心偏析的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998706.6 | 申请日: | 2015-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26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刘珂;刘国梁;曾智;牛涛;孙齐松;陈斌;王畅;倪有金;张颖华;李中华;马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6 | 分类号: | B22D11/16;B22D11/06;B22D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王普玉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管线钢板坯连铸典型中间裂纹及中心偏析的控制方法,属于炼钢连铸技术领域。包括对铸机辊缝进行离线标定及在线检测,保证精度在±0.2mm;进行钢种组划分,增强钢种与热物性参数的匹配性;严格控制过热度,增加等轴晶比例,避免发达柱状晶;调整拉速与二冷工艺,优化铸坯凝固过程中基础辊缝控制;优化轻压下量,根据连铸工艺尽量选择2~3段压下,不同扇形段之间压下分配避免大的压下量差异。优点在于,提高铸坯的内部质量,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 ||
搜索关键词: | 管线 钢板 坯连铸 典型 中间 裂纹 中心 偏析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管线钢板坯连铸典型中间裂纹及中心偏析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及参数如下:1)对铸机辊缝进行离线标定及在线检测,避免扇形段在线后期的正偏差;保证辊缝控制精度在±0.2mm,具体标定步骤如下:①扇形段进行辊列对弧、对中工作,具备上线条件;②先选择手动模式将扇形段压在定距块上,用手持辊缝仪在距离辊边100mm的规定位置测量四个辊缝值;③读取当前状态下四个油缸内位移传感器的示数,然后与之相对应位置的辊缝实际测量值作偏差计算来确定补偿值;④转自动模式,设定一个合理的辊缝值;夹紧缸自动调节到位后,用手持辊缝仪在距离辊边100mm的规定位置测量四个辊缝值;位移传感器示数与辊缝仪测量值的误差在0~0.1mm范围内,标定完成;2)按照公式进行钢种组划分:[C%]eq=[C%]+0.02*[Mn%]+0.04*[Ni%]‑0.1*[Si%]‑0.04*[Cr%]‑0.1[Mo%]‑0.7*[S%]低碳钢:[C%]eq<0.08;包晶钢:0.08<[C%]eq<0.15;中碳钢:0.15<[C%]eq<0.25;高碳钢:[C%]eq>0.25;3)控制过热度,范围为15~25℃,增加等轴晶比例,范围为30~40%;4)调整拉速与二冷工艺,避免在矫直区进行压下,断面为230mm*1200~1750mm,拉速为1.1~1.3m/min,二冷水比水量为0.55~0.85L/kg;5)铸坯凝固过程中基础辊缝控制:铸坯中心处于液相区时基础辊缝锥度范围为0.15~0.25mm/m,铸坯中心处于糊状区时基础辊缝锥度范围为0.10~0.35mm/m,铸坯中心处于固相区时基础辊缝锥度范围为0.10~0.15mm/m;6)对于230mm厚板坯的总压下量范围介于2.5~5.5mm之间,凝固末端单个扇形段压量不超过2.5mm;7)连铸工艺在2~3段压下,单个扇形段最大压下率控制在1.0~1.2mm/m。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99870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