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不停运跨高铁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1007306.0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27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潘秀宝;贾彦龙;张安志;刘如星;王承一;李强;李强;宋述停;刘振东;徐忠人;韩晓斌;李国锋;卢自强;王国轩;杨晓静;卢自英;武瀚;李少杰;乔林杰;张文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国网山西供电工程承装公司;扬州市振东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02 | 分类号: | H02G1/0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王勇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跨越高铁架线施工技术,具体是一种新型不停运跨高铁施工方法。本发明解决了现有跨越高铁架线施工技术对高铁正常运行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问题。新型不停运跨高铁施工方法,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a.根据铁路部门规定的高铁天窗点时段,提前在高铁两侧规定的范围内组立跨越施工设备;步骤b.在高铁天窗点时段内,分别启动两个旋转机构,两个旋转机构分别带动两根水平转臂进行旋转;步骤c.在两根水平转臂之间铺设若干根承力管;步骤d.在高铁运行时段内,首先利用初级导引绳逐级牵引导引绳、牵引绳跨过高铁,接着逐级展放导线、地线。本发明适用于跨越高铁架线施工,同样适用于跨越高速公路架线施工、跨越带电线路架线施工等。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停运 跨高铁 施工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新型不停运跨高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a.根据铁路部门规定的高铁天窗点时段,提前在高铁两侧规定的范围内组立跨越施工设备;所述跨越施工设备包括主底座(1)、副底座(2)、主立柱(3)、副立柱(4)、主横担承力梁(5)、副横担承力梁(6)、桅杆(7)、水平转臂(8)、平衡梁(9)、旋转机构(10);其中,主底座(1)的数目为两个;两个主底座(1)均固定于高铁一侧的地面上;副底座(2)的数目为两个;两个副底座(2)均固定于高铁另一侧的地面上;主立柱(3)的数目为两根;两根主立柱(3)分别垂直固定于两个主底座(1)上;副立柱(4)的数目为两根;两根副立柱(4)分别垂直固定于两个副底座(2)上;主横担承力梁(5)的两端分别与两根主立柱(3)的顶端固定;副横担承力梁(6)的两端分别与两根副立柱(4)的顶端固定;桅杆(7)的数目为两根;两根桅杆(7)的底端分别与两根主立柱(3)的顶端固定;水平转臂(8)的数目为两根;两根水平转臂(8)的尾部分别旋转安装于两根主立柱(3)的顶端;两根水平转臂(8)的首端分别与两根副立柱(4)的顶端可分离地连接;平衡梁(9)的数目为两根;两根平衡梁(9)的首端分别与两根水平转臂(8)的尾端固定;旋转机构(10)的数目为两个;两个旋转机构(10)分别安装于两根主立柱(3)的顶端;两个旋转机构(10)的输出端分别与两根水平转臂(8)的驱动端连接;步骤b.在高铁天窗点时段内,分别启动两个旋转机构(10),两个旋转机构(10)分别带动两根水平转臂(8)进行旋转,且每根水平转臂(8)的首端均带着初级导引绳进行旋转;待两根水平转臂(8)的首端分别抵达两根副立柱(4)的顶端后,将两根水平转臂(8)的首端分别与两根副立柱(4)的顶端固定;此时,初级导引绳抵达高铁另一侧,两根主立柱(3)、两根副立柱(4)、主横担承力梁(5)、副横担承力梁(6)、两根水平转臂(8)共同构成双门型跨越架;步骤c.在两根水平转臂(8)之间铺设若干根承力管(15);每根承力管(15)的两端均分别与两根水平转臂(8)垂直,且各根承力管(15)等距平行排列;此时,两根水平转臂(8)和各根承力管(15)共同构成承力桥面,该承力桥面对高铁形成遮蔽,从而对高铁实施保护;步骤d.在高铁运行时段内,首先利用初级导引绳逐级牵引导引绳、牵引绳跨过高铁,接着逐级展放导线、地线,由此完成跨越高铁架线施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国网山西供电工程承装公司;扬州市振东电力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国网山西供电工程承装公司;扬州市振东电力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1007306.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