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轧后冷却装置集管流量前馈设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19979.8 | 申请日: | 2015-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62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高扬;李建平;赵安石;张春宇;牛文勇;王贵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37/74 | 分类号: | B21B37/74;B21B45/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轧后冷却装置集管流量前馈设定方法,该方法根据轧后冷却装置集管调节阀特性获取调节阀调节分辨率;定预标定点数,采用等开口度步长法调节轧后冷却装置,标定出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预标定曲线;根据冷却装置设备要求的流量范围和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预标定曲线确定集管流量可用范围;根据集管流量可用范围和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预标定曲线,确定等流量步长,采用等流量步长法得到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最终标定曲线;在轧后冷却装置对热轧钢板进行冷却控制过程中,根据所需集管流量按照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最终标定曲线,调节轧后冷却装置的调节阀开口度,进行集管流量前馈设定控制。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装置 流量 设定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轧后冷却装置集管流量前馈设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轧后冷却装置集管调节阀特性获取调节阀调节分辨率;步骤2:设定预标定点数,采用等开口度步长法调节轧后冷却装置,标定出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预标定曲线;步骤3:根据冷却装置设备要求的流量范围和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预标定曲线确定集管流量可用范围,即确定最小可用流量和最大可用流量;步骤4:根据集管流量可用范围和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预标定曲线,确定等流量步长,采用等流量步长法得到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最终标定曲线;步骤4.1:根据集管流量可用范围和预标定点数确定等流量步长;步骤4.2:根据集管流量可用范围和等流量步长,在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预标定曲线中确定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最终标定曲线的标定点开口度;步骤4.2.1:将步骤3确定的最小可用流量值和其对应的调节阀可用开口度作为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最终标定曲线的第一个标定点;步骤4.2.2:判断当前标定点开口度是否大于等于步骤3确定的最大可用流量值对应的调节阀开口度,若是,执行步骤4.2.5,否则,执行步骤4.2.3;步骤4.2.3:在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预标定曲线上找到流量值与当前标定点开口度对应的流量值的差值为等流量步长的点;步骤4.2.4判断该点开口度与当前标定点开口度的差值是否大于调节阀调节分辨率,若是,则将该点开口度作为下一个标定点开口度,否则,将当前标定点的开口度与调节阀调节分辨率之和作为下一个标定点开口度,返回步骤4.2.2;步骤4.2.5:将步骤3确定的最大可用流量和其对应的调节阀开口度作为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最终标定曲线的最后一个标定点;步骤4.2.6:得到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最终标定曲线的所有标定点开口度;步骤4.3:根据步骤4.2确定的标定点开口度调节调节阀开口度,实时通过流量计采集不同调节阀开口度时的冷却装置集管流量,根据调节阀开口度和对应的集管流量得到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最终标定曲线;步骤4.3.1:打开集管开关阀,将冷却装置集管调节阀开口度打开至第一个标定点开口度;步骤4.3.2:判断冷却装置的类型,若为超快速冷却装置,则执行步骤4.3.3,若为常规冷却装置,则执行步骤4.3.5;步骤4.3.3:调整超快速冷却装置压力至设定压力值;步骤4.3.4:判断超快速冷却装置压力是否满足其压力要求,若满足,执行步骤4.3.5,否则,返回步骤4.3.3;步骤4.3.5:当集管流量稳定时,流量计采集当前调节阀开口度对应的集管流量;步骤4.3.6:判断冷却装置的调节阀当前开口度是否为最后一个标定点的开口度,若是,则执行步骤4.3.8,否则,执行步骤4.3.7;步骤4.3.7:将下一个标定点开口度作为当前标定点开口度,将冷却装置的调节阀开口度打开至当前预标定点开口度,返回步骤4.3.2;步骤4.3.8:根据调节阀开口度和对应的实际集管流量拟合成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最终标定曲线;步骤5:在轧后冷却装置对热轧钢板进行冷却控制过程中,根据所需集管流量按照集管流量‑调节阀开口度最终标定曲线,调节轧后冷却装置的调节阀开口度,进行集管流量前馈设定控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1019979.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角度可调式封严绳拉模支架
- 下一篇:一种中厚板轧机单侧厚度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