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跨度连续梁跨既有车站转体及合龙施工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1028272.3 申请日: 2015-12-31
公开(公告)号: CN105421248A 公开(公告)日: 2016-03-23
发明(设计)人: 吴信军;石鸿江;杜越;秦青山;聂树东;王亚胜;王军刚;李龙吉 申请(专利权)人: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E01D21/08 分类号: E01D21/08
代理公司: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61213 代理人: 谭文琰
地址: 215151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大同路***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跨度连续梁跨既有车站转体及合龙施工方法,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为跨越既有车站的钢筋混凝土箱梁且其中跨前后两端分别支撑于第二支墩和第三支墩上;转体及合龙施工过程如下:一、转体系统施工:在第二支墩和第三支墩底部分别施工一个转体系统;转体系统包括下支撑盘、上转盘、桥梁转体球铰和转体牵引系统;上转盘底部设置有多个撑脚,下承台上设置有供撑脚滑移的环形滑道;二、第二支墩与第三支墩施工;三、前侧梁体与后侧梁体施工;四、平面转体施工;五、边跨合龙施工;六、中跨合龙施工。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施工简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快速完成大跨度连续梁跨既有车站的转体及合龙施工过程,施工过程安全。
搜索关键词: 跨度 连续 既有 车站 转体 合龙 施工 方法
【主权项】:
一种大跨度连续梁跨既有车站转体及合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为跨越既有车站的钢筋混凝土箱梁;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的前后两端分别支撑于第一支墩和第四支墩上且其中跨的前后两端分别支撑于第二支墩(1)和第三支墩(2)上,所述第一支墩、第二支墩(1)、第三支墩(2)和所述第四支墩沿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的纵桥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且其均为钢筋混凝土支墩,所述第二支墩(1)和第三支墩(2)分别位于所述既有车站的左右两侧;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的中跨由前至后分为中跨前侧梁段(3‑1)、中跨合龙段(3‑2)和中跨后侧梁段(3‑3),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的两个边跨均由前至后分为边跨前侧梁段(4‑1)、边跨合龙段(4‑2)和边跨后侧梁段(4‑3);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的两个所述边跨分别为位于所述中跨前后两侧的前侧边跨和后侧边跨,所述中跨前侧梁段(3‑1)与所述前侧边跨的边跨后侧梁段(4‑3)组成前侧梁体(8),所述前侧梁体(8)支撑于第二支墩(1)上且其与第二支墩(1)组成前侧T构悬臂梁;所述中跨后侧梁段(3‑3)与所述后侧边跨的边跨前侧梁段(4‑1)组成后侧梁体(9),所述后侧梁体(9)支撑于第三支墩(2)上且其与第三支墩(2)组成后侧T构悬臂梁;对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进行转体及合龙施工时,过程如下:步骤一、转体系统施工:在第二支墩(1)和第三支墩(2)的底部分别施工一个转体系统;所述转体系统包括下支撑盘、位于所述下支撑盘正上方的上转盘(5‑1)、安装于所述下支撑盘与上转盘(5‑1)之间的桥梁转体球铰和带动上转盘(5‑1)在水平面进行旋转的转体牵引系统,所述下支撑盘和上转盘(5‑1)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且二者均呈水平布设,所述转体牵引系统与上转盘(5‑1)进行连接;所述桥梁转体球铰包括下球铰(5‑2)、安装于下球铰(5‑2)正上方的上球铰(5‑3)、连接于下球铰(5‑2)与上球铰(5‑3)中部之间的轴销(5‑4)和支撑于下球铰(5‑2)正下方的支撑骨架,所述下球铰(5‑2)和上球铰(5‑3)均呈水平布设,且轴销(5‑4)呈竖直向布设;所述下支撑盘为下承台(5‑41),所述支撑骨架埋设于下承台(5‑41)内,且下球铰(5‑2)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骨架上;所述下球铰(5‑2)安装于下承台(5‑41)的中部上方,上球铰(5‑3)上部与上转盘(5‑1)底部紧固连接;所述上转盘(5‑1)为圆形,所述上转盘(5‑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撑脚(5‑5),多个所述撑脚(5‑5)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多个所述撑脚(5‑5)均为钢管混凝土结构且其上部与上转盘(5‑1)紧固连接;多个所述撑脚(5‑5)均呈竖直向布设;所述下承台(5‑41)上设置有供多个所述撑脚(5‑5)滑移的环形滑道(5‑7),所述环形滑道(5‑7)呈水平布设且其位于上转盘(5‑1)的正下方;多个所述撑脚(5‑5)均位于环形滑道(5‑7)上方;所述环形滑道(5‑7)位于下球铰(5‑2)外侧;所述下承台(5‑41)内预埋有对环形滑道(5‑7)进行支撑的环形钢骨架,所述环形滑道(5‑7)固定于所述环形钢骨架上;步骤二、第二支墩与第三支墩施工:在步骤一中施工完成的两个所述转体系统上分别对第二支墩(1)和第三支墩(2)进行施工,所述第二支墩(1)和第三支墩(2)均支撑于所述转体系统的上转盘(5‑1)上,所述第二支墩(1)和第三支墩(2)均与其所支撑上转盘(5‑1)浇筑为一体;所述第二支墩(1)和第三支墩(2)均呈竖直向布设且二者分别位于两个所述转体系统的正上方;步骤三、前侧梁体(8)与后侧梁体(9)施工:在步骤二中施工完成的第二支墩(1)上施工所述前侧梁体(8),获得施工完成的所述前侧T构悬臂梁;同时,在步骤二中施工完成的第三支墩(2)上施工所述后侧梁体(9),获得施工完成的所述后侧T构悬臂梁;本步骤中,施工完成后,所述前侧梁体(8)与所述后侧梁体(9)呈平行布设且二者分别位于所述既有车站的左右两侧;步骤四、平面转体施工:利用步骤一中施工完成的两个所述转体系统,并通过两个所述转体系统的转体牵引系统,分别对所述前侧T构悬臂梁和所述后侧T构悬臂梁进行平面转体施工,直至将所述前侧梁体(8)与所述后侧梁体(9)均水平转动到设计位置;其中,对所述前侧T构悬臂梁进行平面转体施工时,所述转体牵引系统带动所述前侧T构悬臂梁绕第二支墩(1)的中心轴线进行水平转动;对所述后侧T构悬臂梁进行平面转体施工时,所述转体牵引系统带动所述后侧T构悬臂梁绕第三支墩(2)的中心轴线进行水平转动;步骤五、边跨合龙施工:对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的两个所述边跨分别进行合龙施工;本步骤中,对两个所述边跨进行合龙施工之前,先对所述第一支墩、所述第四支墩、所述前侧边跨的边跨前侧梁段(4‑1)和所述后侧边跨的边跨后侧梁段(4‑3)进行施工,所述前侧边跨的边跨前侧梁段(4‑1)支撑于所述第一支墩上,所述后侧边跨的边跨后侧梁段(4‑3)支撑于所述第四支墩上;对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的前侧边跨进行合龙施工时,在步骤四中水平转动到设计位置的所述前侧梁体(8)与所述前侧边跨的边跨前侧梁段(4‑1)之间对所述前侧边跨的边跨合龙段(4‑2)进行施工,完成所述前侧边跨的合龙施工过程;对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的后侧边跨进行合龙施工时,在步骤四中水平转动到设计位置的所述后侧梁体(9)与所述后侧边跨的边跨后侧梁段(4‑3)之间对所述后侧边跨的边跨合龙段(4‑2)进行施工,完成所述后侧边跨的合龙施工过程;步骤六、中跨合龙施工:在步骤四中水平转动到设计位置的所述前侧梁体(8)与所述后侧梁体(9)之间对中跨合龙段(3‑2)进行施工,完成所施工大跨度连续梁中跨的合龙施工过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102827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