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酸加氢制乙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1029939.1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61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任杰;金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1/08 | 分类号: | C07C31/08;C07C29/149;B01J27/2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李世玉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酸加氢制乙醇的方法,所述的方法为在温度250~400℃、压力0.5~10.0MPa、质量空速0.2~8.0小时‑1、氢气与乙酸进料摩尔比11~201的条件下,将乙酸和氢气混合,与负载型过渡金属碳化物催化剂接触反应,由乙酸加氢制乙醇;本发明工艺流程简单,催化剂价格较低,催化剂性能稳定性好,装置稳定操作时间长,可避免反应器反应和再生频繁切换操作,催化剂可再生,可避免大量废催化剂后处理,对环境影响小。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酸 加氢 乙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乙酸加氢制乙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在温度250~400℃、压力0.5~10.0MPa、质量空速0.2~8.0小时‑1、氢气与乙酸进料物质的量之比1:1~20:1的条件下,将乙酸和氢气混合,与负载型过渡金属碳化物催化剂接触进行加氢反应,获得乙醇;催化剂失活后再生,循环利用;所述的负载型过渡金属碳化物催化剂以过渡金属碳化物为活性组分,以氧化硅或氧化铝为载体,所述过渡金属碳化物质量负载量为1%~20%;所述过渡金属碳化物是碳化镍、碳化钼、碳化钴、碳化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氧化铝为γ‑Al2O3;所述氧化硅为多孔硅胶;所述负载型过渡金属碳化物催化剂采用下列方法之一制备:(1)采用等体积浸渍方法制备:由过渡金属与蒸馏水制作浸渍溶液,在室温下用浸渍溶液对载体进行搅拌浸渍,室温静置3~24h,在60~100℃温度下干燥3~24h;以1~10℃/min速率程序升温到400℃~700℃,焙烧1~10h,获得催化剂前驱体;然后,将催化剂前驱体装入管式反应器中,以正戊烷作为碳源,通入氢气,在压力0.1~5.0MPa、正戊烷质量空速0.2~2.0h‑1、氢气与正戊烷体积比100~1000:1条件下,以1~10℃/min速率从100℃程序升温到500℃~750℃,恒温1~10h,得到负载型过渡金属碳化物催化剂;所述浸渍溶液中过渡金属浓度为1.0×10‑5~9.0×10‑3mol/mL,所述浸渍溶液体积用量以载体质量计为0.5~5.5mL/g;(2)采用络合浸渍方制备:由过渡金属、柠檬酸和蒸馏水制备浸渍溶液,在室温下用浸渍溶液对载体进行搅拌浸渍,室温静置3~24h,在60~100℃温度下干燥3~24h;以1~10℃/min速率程序升温到400℃~700℃,焙烧1~10h,获得催化剂前驱体;然后,将催化剂前驱体装入管式反应器中,以正戊烷作为碳源,通入氢气,在压力0.1~5.0MPa、正戊烷质量空速0.2~2.0h‑1、氢气与正戊烷体积比100~1000:1条件下,以1~10℃/min速率从100℃程序升温到500℃~750℃,恒温1~10h,得到负载型过渡金属碳化物催化剂;所述浸渍溶液中柠檬酸与过渡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4:1,所述浸渍溶液中过渡金属浓度为1.0×10‑5~9.0×10‑3mol/mL,所述浸渍溶液体积用量以载体质量计为0.5~5.5mL/g;(3)采用超声浸渍方法制备:由过渡金属与蒸馏水制备浸渍溶液,在室温下用浸渍溶液对载体进行搅拌浸渍,加完浸渍溶液后,在室温、超声功率30~100W条件下超声处理10~60min;室温静置3~24h,在60~100℃温度下干燥3~24h;以1~10℃/min速率程序升温到400℃~700℃,焙烧1~10h,获得催化剂前驱体;然后,将催化剂前驱体装入管式反应器中,以正戊烷作为碳源,通入氢气,在压力0.1~5.0MPa、正戊烷质量空速0.2~2.0h‑1、氢气与正戊烷体积比100~1000:1条件下,以1~10℃/min速率从100℃程序升温到500℃~750℃,恒温1~10h,进行催化剂前驱体碳化处理,得到负载型过渡金属碳化物催化剂;所述浸渍溶液中过渡金属浓度为1.0×10‑5~9.0×10‑3mol/mL,所述浸渍溶液体积用量以载体质量计为0.5~5.5mL/g;所述的过渡金属均来源于硝酸镍、钼酸铵、偏钨酸铵、硝酸钴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1029939.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