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左转制单层桥六机动车车道十字路口有效
申请号: | 201520041879.4 | 申请日: | 2015-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28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8 |
发明(设计)人: | 崔永奇;孙丽萍;王立国;王玉艳;马来苹;鞠传明;张浩;李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地址: | 116028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左转制单层桥六机动车车道十字路口,包括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和路桥,路桥包括位于十字路口中心处的南北通行的中心桥、位于十字路口四个角处的四座机动车左转桥和位于十字路口东西南北路段上的四座机动车右转回头桥。有益效果是:单层桥结构,高度小,无地下结构,把右转弯化解为左转弯,不需要红绿灯,不需要地下通道,把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相互隔开通行,没有任何交集,可安全通行,提高车辆通过效率,减少交通拥挤和交通事故。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制 单层 机动车 车道 十字路口 | ||
【主权项】:
一种左转制单层桥六机动车车道十字路口,包括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和路桥,人行道包括南路段人行右行道(40)、南路段人行左行道(31)、北路段人行右行道(20)、北路段人行左行道(11)、东路段人行右行道(10)、东路段人行左行道(1)、西路段人行右行道(30)和西路段人行左行道(21),非机动车道包括南路段非机动车右行道(39)、南路段非机动车左行道(32)、北路段非机动车右行道(19)、北路段非机动车左行道(12)、东路段非机动车右行道(9)、东路段非机动车左行道(2)、西路段非机动车右行道(29)和西路段非机动车左行道(22),机动车道包括南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一条车道(38)、南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二条车道(37)、南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三条车道(36)、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一条车道(33)、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二条车道(34)、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三条车道(35)、北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一条车道(18)、北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二条车道(17)、北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三条车道(16)、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一条车道(13)、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二条车道(14)、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三条车道(15)、东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一条车道(8)、东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二条车道(7)、东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三条车道(6)、东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一条车道(3)、东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二条车道(4)、东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三条车道(5)、西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一条车道(28)、西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二条车道(27)、西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三条车道(26)、西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一条车道(23)、西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二条车道(24)和西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三条车道(25),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桥包括9座,分别是位于十字路口中心处的南北通行的中心桥(65)、位于十字路口四个角处的四座机动车左转桥(55、54、56、53)和位于十字路口东西南北路段上的四座机动车右转回头桥(59、58、57、60);中心桥(65)在东西路机动车道上和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连接处设桥墩,机动车道上的桥墩分别设在东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一条车道(8)与东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一条车道(3)连接路段和西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一条车道(28)与西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一条车道(23)连接路段上,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连接处桥墩分别设在东路段人行右行道(10)与西路段人行左行道(21)连接路段和东路段人行左行道(1)与西路段人行右行道(30)连接路段上,中心桥(65)的两端与南北路段的非机动车道和机动 车道连接,中心桥(65)下形成中间跨越东西机动车道的机动车桥洞(84),跨越非机动车道的中心桥北非机动车桥洞(85)和中心桥南非机动车桥洞(83),跨越人行道的中心桥南人行桥洞(82)和中心桥北人行桥洞(86),中心桥(65)上设四条桥机动车道,桥机动车道两侧分别设一条桥非机动车左道(51)和桥非机动车右道(52),桥非机动车道(51、52)两侧分别设一条桥人行左道(50)和桥人行右道(49),四条桥机动车道两端分别与南北路上的机动车道连接,桥非机动车左道(51)和桥非机动车右道(52)分别与南北路上的非机动车道(32、39、19、12)连接,桥人行左道(50)和桥人行右道(49)的两端分别通过设置在路面上的西南人行斑马线道(47)、西北人行斑马线道(46)、东南人行斑马线道(48)、东北人行斑马线道(45)、非机动车和人行南‑西左转路(43)、非机动车和人行西‑北左转路(42)、非机动车和人行东‑南左转路(44)和非机动车和人行北‑东左转路(41)与南北路上的人行道(31、20、40、11)连接;四座机动车左转向桥分别是南‑西左转向桥(55),西‑北左转向桥(54),东‑南左转向桥(56)和北‑东左转向桥(53),四座左转向桥都由设在东西南北路段上的直引桥和连接南‑西、西‑北、东‑南和北‑东的弧形跨越桥构成,所述南‑西左转向桥(55)的两段直引桥分别设在西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一条车道(28)和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一条车道(33)上,圆弧形跨越桥跨越西路段非机动车右行道(29)、西路段人行右行道(30)、西南人行斑马线道(47)和南路段非机动车左行道(32)将两段直引桥连通,在西路段非机动车右行道(29)和西路段人行右行道(30)上方构成西路段右行东西非机动车桥洞(77)和西路段右行东西人行桥洞(76),在南路段非机动车左行道(32)和西南人行斑马线道(47)上方构成南路段左行南北非机动车桥洞(74)和南路段左行南北人行桥洞(75),西路段非机动车右行道(29)和西路段人行右行道(30)分别通过地面弯路与南路段非机动车左行道(32)和南路段人行左行道(31)连通,构成非机动车和人行南‑西左转路(43);西‑北左转向桥(54)的两段直引桥分别设在北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一条车道(18)和西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一条车道(23)上,圆弧形跨越桥跨越北路段非机动车右行道(19)、西北人行斑马线道(46)、西路段人行左行道(21)和西路段非机动车左行道(22)将两段直引桥连通,在北路段非机动车右行道(19)和西北人行斑马线道(46)上方构成北路段右行南北非机动车桥洞(73)和北路段右行南北人行桥洞(72),在西路段 人行左行道(21)和西路段非机动车左行道(22)上方构成西路段左行东西人行桥洞(71)和西路段左行东西非机动车桥洞(70),北路段非机动车右行道(19)和北路段人行右行道(20)分别通过地面弯路与西路段非机动车左行道(22)和西路段人行左行道(21)连通,构成非机动车和人行西‑北左转路(42);东‑南左转向桥(56)的两段直引桥分别设在南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一条车道(38)和东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一条车道(3)上,圆弧形跨越桥跨越南路段非机动车右行道(39)、东南人行斑马线道(48)、东路段人行左行道(1)和东路段非机动车左行道(2)将两段直引桥连通,在南路段非机动车右行道(39)和东南人行斑马线道(48)上方构成南路段右行南北非机动车桥洞(78)和南路段右行南北人行桥洞(79),在东路段人行左行道(1)和东路段非机动车左行道(2)上方构成东路段左行东西人行桥洞(80)和东路段左行东西非机动车桥洞(81),南路段非机动车右行道(39)和南路段人行右行道(40)分别通过地面弯路与东路段非机动车左行道(2)和东路段人行左行道(1)连通,构成非机动车和人行的东‑南左转路(44);北‑东左转向桥(53)的两段直引桥分别设在东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一条车道(8)和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一条车道(13)上,圆弧形跨越桥跨越东路段非机动车右行道(9)、东路段人行右行道(10)东北人行斑马线道(45)和东路段非机动车左行道(12)将两段直引桥连通,在东路段非机动车右行道(9)和东路段人行右行道(10)上方构成东路段右行东西非机动车桥洞(66)和东路段右行东西人行桥洞(67),在东北人行斑马线道(45)和北路段非机动车左行道(12)上方构成北路段左行南北人行桥洞(68)和北路段左行南北非机动车桥洞(69),东路段非机动车右行道(9)和东路段人行右行道(10)分别通过地面弯路与北路段非机动车左行道(12)和北路段人行左行道(11)连通,构成非机动车和人行的北‑东左转路(41);四座机动车右转回头桥分别是西路段机动车右转回头桥(59)、北路段机动车右转回头桥(58)、东路段机动车右转回头桥(57)和南路段机动车右转回头桥(60),每座机动车右转回头桥俯视呈h形,h形的长竖两端和短竖一端是直引桥,一横是连接在长竖中部和短竖高端的跨越桥,所述西路段机动车右转回头桥(59)的长竖设在西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一条车道(23)上,短竖设在西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二条车道(27)上,一横跨越西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二条车道(24)、西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三条车道(25)和西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三条车道(26),在西路段 机动车左行道第二条车道(24)、西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三条车道(25)和西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三条车道(26)上构成西路段机动车右转回头桥桥洞(63);北路段机动车右转回头桥(58)的长竖设在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一条车道(13)上,短竖设在北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二条车道(17)上,一横跨越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二条车道(14)、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三条车道(15)和北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三条车道(16),在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二条车道(14)、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三条车道(15)和北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三条车道(16)上方构成北路段机动车右转回头桥桥洞(62);东路段机动车右转回头桥(57)的长竖设在东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一条车道(3)上,短竖设在东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二条车道(7)上,一横跨越东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二条车道(4)、东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三条车道(5)和东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三条车道(6),在东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二条车道(4)、东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三条车道(5)和东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三条车道(6)上方构成东路段机动车右转回头桥桥洞(61);南路段机动车右转回头桥(60)的长竖设在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一条车道(33)上,短竖设在南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二条车道(37)上,一横跨越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二条车道(34)、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三条车道(35)和南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三条车道(36),在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二条车道(34)、南路段机动车左行道第三条车道(35)和南路段机动车右行道第三条车道(36)上方构成南路段机动车右转回头桥桥洞(6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交通大学,未经大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04187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