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回程单螺旋耐磨高炉风口铜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44128.5 | 申请日: | 2015-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5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拥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安市越佳冶金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6 | 分类号: | C21B7/1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董金国;杨钦祥 |
地址: | 0563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回程单螺旋耐磨高炉风口铜套,其包括一体铸造成型的上盆体、与上盆体固定连接的冲压成型的下盆体以及与上盆体和下盆体固定连接的水套隔板,所述上盆体和下盆体扣合形成管状冷却水腔,所述水套隔板嵌置在冷却水腔内;将下盆体的内壁向上延伸,这样与上盆体内壁的接缝会上移,焊缝会上移远离风口铜套的最前端,远离风口铜套温度变化最剧烈的区域,降低焊缝开裂的几率,而且中环板将内腔分割为上下两层,冷却水首先进入前端的循环腔,再由另一端向上通过出水孔回到上侧水腔,经过循环到达与进水口相近的出水口完成循环,这样水流可以达到水腔的所有位置,经过两个往复的循环完成冷却,水流无死角,冷却水回流速度快。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程 螺旋 耐磨 高炉 风口 铜套 | ||
【主权项】:
一种双回程单螺旋耐磨高炉风口铜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体铸造成型的上盆体(1)、与上盆体(1)固定连接的冲压成型的下盆体(2)以及与上盆体(1)和下盆体(2)固定连接的水套隔板(3),所述上盆体(1)和下盆体(2)扣合形成管状冷却水腔,所述水套隔板(3)嵌置在冷却水腔内;所述上盆体(1)包括顶环板(11)、设置在顶环板(11)外侧的外壁(12)以及设置在顶环板(11)内侧的内壁(13),所述顶环板(11)设置有进水口(14)和出水口(15),所述内壁(13)的长度大于外壁(12)的长度;所述下盆体(2)包括底环板(21)、设置在底环板(21)外侧的外盆壁(22)以及设置在底环板(21)内侧的内盆壁(23),所述外盆壁(22)的长度大于内盆壁(23)的长度,所述外壁(12)与外盆壁(22)固定连接,所述内壁(13)与内盆壁(23)固定连接;所述水套隔板(3)包括分割冷却水腔的上环板(31)、下环板(32)以及锥管板(33),所述锥管板(33)顶端与上环板(31)底部连接,所述下环板(32)固定设置在锥管板(33)下部内壁上,所述锥管板(33)的外壁设置有螺旋环片(34),所述上环板(31)上在锥管板(33)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缺口,所述内侧缺口通过连管(35)与进水口(14)连通,所述外侧缺口在连管(35)一侧设置有隔板(36),所述隔板(36)与连管(35)之间是出水区(37),所述出水区(37)与出水口(15)相对应;所述下环板(32)在进水口(14)对侧设置有漏水口(321),所述锥管板(33)底端设置有连通口(38),所述连通口(38)位于漏水口(321)与螺旋环片(34)底端之间,所述连通口(38)内侧在漏水口(321)一侧设置有内挡板(381),所述连通口(38)另一侧的锥管板(33)底端外侧设置有外挡板(382),所述外挡板(382)的顶端与螺旋环片(34)底端连接,所述外壁(12)与外盆壁(22)构成的铜套外壁整体呈锥管型,所述内壁(13)与内盆壁(23)构成的铜套内壁整体呈锥管型且与外壁同轴,所述内壁(13)与内盆壁(23)构成的内壁插装有陶瓷锥管(4),所述陶瓷锥管(4)的前端位于底环板(21)处,所述陶瓷锥管(4)后端位于内壁(13)中部,所述内壁(13)设置有凸环(41),所述凸环(41)与陶瓷锥管(4)间隙配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安市越佳冶金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武安市越佳冶金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14412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回程单螺旋高炉风口铜套
- 下一篇:一种多通道多流程高炉冲渣水换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