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室内污水脱硫气提阻垢评测模拟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358717.3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1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少雄;苏占云;卜魁勇;颜亨兵;穆永亮;程萍;余昌勇;李平原;司维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科力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5107 | 代理人: | 祁磊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室内污水脱硫气提阻垢评测模拟试验装置,包括氮气存储瓶、开关阀、减压阀、气体转子流量计、第一输气管、第一旋塞、橡胶软管、曝气头、恒温水浴锅、球状脱硫反应容器、第二旋塞、第三旋塞、冷凝管、恒温水浴槽、第二输气管、第三输气管、第四输气管、缓冲瓶、第五输气管、第一硫化氢吸收瓶、第六输气管、第二硫化氢吸收瓶和第七输气管。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可模拟气提脱硫过程,有效辅助阻垢剂性能评测。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污水 脱硫 气提阻垢 评测 模拟 试验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室内污水脱硫气提阻垢评测模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氮气存储瓶(1)、开关阀(2)、减压阀(3)、气体转子流量计(4)、第一输气管、第一旋塞(5)、橡胶软管(6)、曝气头(7)、恒温水浴锅(8)、球状脱硫反应容器(9)、第二旋塞、第三旋塞(10)、冷凝管、恒温水浴槽(12)、第二输气管、第三输气管、第四输气管、缓冲瓶(13)、第五输气管、第一硫化氢吸收瓶(14)、第六输气管、第二硫化氢吸收瓶(15)和第七输气管,球状脱硫反应容器(9)在其工作时其顶部同时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第三通孔相对第二通孔轴对称设置,在第一通孔上固装着与其螺纹连接并封堵第一通孔的第一旋塞(5),在第二通孔上固装着与其螺纹连接并封堵第二通孔的第二旋塞,在第三通孔上固装着与其螺纹连接并封堵第三通孔的第三旋塞(10),冷凝管由过流管(11)及以环绕过流管(11)的方式固设在过流管(11)外部的吸热水套构成;在工作时的氮气存储瓶(1)顶端设有的出气口上安装着开关阀(2),氮气存储瓶(1)顶端设有的出气口、开关阀(2)、减压阀(3)和气体转子流量计(4)通过第一输气管串联并通过第一输气管经第一旋塞(5)和第一通孔伸入安设在恒温水浴锅(8)中的球状脱硫反应容器(9)设有的球状反应室中的穿插管段连接至球状反应室,穿插管段与第一旋塞(5)静密封配合,第一输气管的穿插管段位于球状反应室内的一端管口通过橡胶软管(6)连通设置于球状反应室内的曝气头(7),恒温水浴槽(12)自身设有的出水口依次通过第二输气管、吸热水套和第三输气管连通至其自身设有的进水口,球状反应室通过经第二旋塞和第二通孔伸入球状反应室中的过流管(11)和第四输气管连通至缓冲瓶(13),第四输气管穿过缓冲瓶(13)顶端设有的瓶口伸入缓冲瓶(13)中的一端管口靠近缓冲瓶(13)底端设有的瓶底且第四输气管与缓冲瓶(13)顶端设有的瓶口静密封配合,缓冲瓶(13)通过第五输气管连通至第一硫化氢吸收瓶(14),第五输气管穿过缓冲瓶(13)顶端设有的瓶口伸入缓冲瓶(13)中的一端管口接近缓冲瓶(13)顶端设有的瓶口,第五输气管穿过第一硫化氢吸收瓶(14)顶端设有的瓶口伸入第一硫化氢吸收瓶(14)中的另一端管口接近第一硫化氢吸收瓶(14)底端设有的瓶底,第五输气管同时与缓冲瓶(13)顶端设有的瓶口、第一硫化氢吸收瓶(14)顶端设有的瓶口静密封配合,第一硫化氢吸收瓶(14)通过第六输气管连通至第二硫化氢吸收瓶(15),第六输气管穿过第一硫化氢吸收瓶(14)顶端设有的瓶口伸入第一硫化氢吸收瓶(14)中的一端管口接近第一硫化氢吸收瓶(14)顶端设有的瓶口,第六输气管穿过第二硫化氢吸收瓶(15)顶端设有的瓶口伸入第二硫化氢吸收瓶(15)中的另一端管口接近第二硫化氢吸收瓶(15)底端设有的瓶底,第六输气管同时与第一硫化氢吸收瓶(14)顶端设有的瓶口、第二硫化氢吸收瓶(15)顶端设有的瓶口静密封配合,第二硫化氢吸收瓶(15)通过第七输气管连通至位于第二硫化氢吸收瓶(15)之外的空气,第七输气管穿过第二硫化氢吸收瓶(15)顶端设有的瓶口伸入第二硫化氢吸收瓶(15)中的一端管口接近第二硫化氢吸收瓶(15)顶端设有的瓶口,第七输气管的另一端管口位于第二硫化氢吸收瓶(15)之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科力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新疆科力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358717.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