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转向节和多连杆后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1520402203.3 | 申请日: | 2015-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13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林涌周;黄秀成;王更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8 | 分类号: | B62D7/18;B60G3/20;B60G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03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公开了一种后转向节和多连杆后悬架,后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转向节本体设有用于连接上摆臂的第一连接孔和用于连接下摆臂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的内部设有衬套,衬套包括外管和贯穿外管两端的内管,外管的一端设有法兰状的翻边,外管与第二连接孔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在衬套的外管设置了翻边,对衬套和本体的压装起到限位作用,降低转向节与衬套的压装难度,提高了后转向节的装配精度和成型工艺性,进而提高了后转向节的性能。进一步地,将第一连接孔设置为长圆孔,并设置垂直限位凸棱来限制偏心螺栓的运动轨迹,由此可改变上摆臂和下摆臂的横向位置差,不需要额外增加零部件,实现车轮外倾角的调节。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连杆 悬架 | ||
【主权项】:
一种后转向节,包括转向节本体,所述转向节本体设有用于连接上摆臂的第一连接孔和用于连接下摆臂的第二连接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部设有衬套,所述衬套包括外管和贯穿所述外管两端的内管,所述外管的一端设有法兰状的翻边,所述外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过盈配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402203.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形成于晶圆上的修调单元
- 下一篇: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湿法蚀刻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