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排除卡弹的灭弧防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614642.0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16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邵攀屹;冯凯;白鉴知;欧芳志;李世荣;吴东;黄上师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巨丰;王嬿蕾 |
主分类号: | H01T1/02 | 分类号: | H01T1/02;H01T19/04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徐国华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能够排除卡弹的灭弧防雷装置,包括防雷器主体和引弧电极;所述的防雷器主体通过连接金具固定安装在横担上或绝缘子串的一端;其中在防雷器主体的内部设有左侧储弹仓和右侧储弹仓;还包括固定安装在防雷器主体外表面的双指针数字计数器;在左侧储弹仓的预备轨道Ⅰ、右侧储弹仓的预备轨道Ⅱ上分别设有计数按压点Ⅰ、计数按压点Ⅱ;所述气丸触发位Ⅰ、气丸触发位Ⅱ的上方分别设有一弹力胶块;在右侧储弹仓的预备轨道Ⅱ上还设有一个串联在触发电极Ⅱ与感应线圈的连接回路上换面开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灭弧能力强,工作稳定可靠,且可计数,便于后期维护、更换。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排除 防雷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能够排除卡弹的灭弧防雷装置,包括防雷器主体和铜质材料制作的引弧电极(308);所述的防雷器主体通过连接金具固定安装在横担上或绝缘子串的一端;在防雷器主体的内部设有左侧储弹仓和右侧储弹仓;所述的左侧储弹仓、右侧储弹仓均设有用于横向排放灭弧气丸(303)的竖直轨道(301),并且在竖直轨道(301)的底部分别设有呈斜坡状的预备轨道Ⅰ和预备轨道Ⅱ;在左侧储弹仓的预备轨道Ⅰ的末端设有气丸触发位Ⅰ(307),气丸触发位Ⅰ(307)的两侧分别设有触发电极Ⅰ(306),触发电极Ⅰ(306)与用于采集雷电脉冲电信号的感应线圈(313)相连接;在右侧储弹仓的预备轨道Ⅱ的末端设有气丸触发位Ⅱ(309),气丸触发位Ⅱ(309)的两侧分别设有触发电极Ⅱ(310),触发电极Ⅱ(310)与用于采集雷电脉冲电信号的感应线圈(313)相连接;所述的引弧电极(308)的一端与连接金具相连接,另一端穿过感应线圈(313)延伸至气丸触发位Ⅰ(307)和气丸触发位Ⅱ(309)之间的附近位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安装在防雷器主体外表面的双指针数字计数器(305);在左侧储弹仓的预备轨道Ⅰ、右侧储弹仓的预备轨道Ⅱ上分别设有计数按压点Ⅰ(304)、计数按压点Ⅱ(312);所述的计数按压点Ⅰ(304)、计数按压点Ⅱ(312)分别通过连接杆与双指针数字计数器(305)中相应指针的驱动轴相连接;所述气丸触发位Ⅰ(307)、气丸触发位Ⅱ(309)的上方分别设有一弹力胶块;在右侧储弹仓的预备轨道Ⅱ上还设有一个换面开关(314),所述的换面开关(314)位于第二发灭弧气丸所处位置的侧壁上,并且串联在触发电极Ⅱ(310)与感应线圈(313)的连接回路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巨丰;王嬿蕾,未经王巨丰;王嬿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614642.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