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SMFC和大型丝状绿藻联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710376.1 | 申请日: | 2015-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5115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翟洪艳;刘伯约;季民;陈鑫露;汪绍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H01M8/1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丽萍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SMFC和大型丝状绿藻联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装置,选用碳材料作为阳极和阴极;将阳极埋于沟渠或河道的沉积物中,将阴极贴伏于沟渠或河道的内坡面上;再将小功率用电器串联在阴极和阳极之间;最后将大型丝状绿藻接种在阴极表面。可以通过SMFC,利用微生物分解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同时生产电能,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碳供给大型丝状绿藻生长。大型丝状绿藻对水中氮磷有较强的去除效果,并且对形成水华的微型藻有很强的化感抑制作用。丝状绿藻通过光合作用生成大量氧气,不仅有利于SMFC的产电效率,更能够增加水体的溶氧。并且,大型丝状绿藻较微藻更易于固定、分离和回收,不易产生二次污染。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smfc 大型 丝状 绿藻 联合 修复 富营养化 水体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SMFC和大型丝状绿藻联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选用石墨、碳毡和碳布中的一种作为阳极(7),将阳极(7)填埋于沟渠或河道的沉积物(8)中,所述阳极(7)距沟渠或河道内泥水界面3~10cm;选用石墨、碳毡和碳布中的一种作为阴极(2),将阴极(2)贴伏于沟渠或河道的内坡面(5)上、并且完全沉浸在水体(6)中;将小功率用电器或是电能储存器或是电阻(1)通过导线(3)串联在阴极(2)和阳极(7)之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710376.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