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拓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858775.2 | 申请日: | 2015-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54076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7 |
发明(设计)人: | 顾月明;姚东忏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思玛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苏州高新区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48 | 分类号: | H02M7/48;H02M3/15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段晓玲 |
地址: | 215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拓扑结构,包括PV侧的Buck‑Boost电路、电池侧的双向DC‑DC和交流侧的DC‑AC电路。Buck‑Boost电路使用两个功率开关实现了升/降PV电压的功能,使得直流母线电压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恒值。电池侧使用单级式隔离或非隔离双向DC‑DC实现对电池的充/放电功能。交流侧使用两电平或三电平拓扑实现DC‑AC逆变功能。由于传统的光伏储能逆变器拓扑的直流母线电压等级范围较大,并且双向DC‑DC电路的升/降压比较低,因此传统的光伏储能逆变拓扑需要较高的电池额定电压。新型光伏储能逆变拓扑结构通过将直流母线电压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恒值来降低对电池电压等级的要求。因此新型光伏储能逆变拓扑结构能够适用于更多的电池电压等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伏储能 逆变器 拓扑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光伏储能逆变器拓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储能逆变器拓扑结构包括:PV侧Buck—Boost电路、单级式电池侧双向DC‑DC电路、交流侧DC‑AC逆变电路和电池模块;所述PV侧Buck‑Boost电路一端连接PV电池板,另一端连接直流母线;所述单级式电池侧双向DC‑DC电路一端连接电池模块,另一端连接直流母线;所述交流侧DC‑AC逆变电路一端连接直流母线,另一端连接电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思玛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苏州高新区分公司,未经艾思玛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苏州高新区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85877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