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二沉池清洁出水渠池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958265.2 | 申请日: | 2015-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5412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8-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庆有;李会元;蒋纪龙;张立江;运霖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天津滨海新区塘沽环科新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B01D21/02;B08B9/087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3 | 代理人: | 王义为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是二沉池清洁出水渠池壁系统。由二沉池池体、刮泥装置和出水渠清洁装置组成,二沉池池体分离池中沉降的污泥和漂浮的浮渣,刮泥装置清除池底的污泥,出水渠清洁装置清除出水渠的池壁产生绿苔以及污垢,二沉池整体呈桶状,刮泥装置由刮泥机桁架、刮泥板、刮泥板支撑架、驱动设备和出水渠清洁装置组成,出水渠清洁装置由池刷主支撑架、底刷装置、上沿刷装置和侧壁刷装置组成,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设计科学,构造简单,布局合理,投资省,见效快,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清洁效果好,无需能源,无需停机清洁,无需人工清洁节省了人力,应用范围广,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沉淀池。 | ||
搜索关键词: | 二沉池 清洁 水渠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二沉池清洁出水渠池壁系统,其特征是由二沉池(31)池体、刮泥装置(35)和出水渠清洁装置(34)组成,二沉池池体分离池中沉降的污泥和漂浮的浮渣,刮泥装置清除池底的污泥,出水渠清洁装置清除出水渠的池壁产生绿苔以及污垢;二沉池(31)池体由出水堰板(1)、挡渣板(2)、排渣斗(3)、排渣槽(4)、出水井(5)、出水渠(7)、进水口(8)、排泥井(9)、集泥池(32)和池边廊道(13)组成,二沉池(31)整体呈桶状,污水流入池内实施沉淀,二沉池(31)的底部为池底(14),池底(14)坡状呈锅底形,池底(14)中心部凹形为集泥池(32),沉淀在二沉池(31)池底(14)的污泥被刮入集泥池(32)内通过排泥管(17)排放到排泥井(9),二沉池(31)一侧设置排渣槽(4)和出水井(5),排渣槽(4)清除二沉池(31)中漂浮的浮渣,出水井(5)导出经处理后的水源,二沉池(31)另一侧设置排泥井(9),二沉池(31)底部的集泥池(32)通过排泥管(17)与排泥井(9)相连通,集泥池(32)中的污泥从排泥井(9)排放到二沉池(31)外,二沉池(31)的内侧设置出水堰板(1)、挡渣板(2)和出水渠(7),沿二沉池(31)内侧环绕池壁内侧设置槽型出水渠(7),出水渠(7)两侧与二沉池(31)向连通,二沉池(31)处理后的水源从出水渠(7)的两侧流入出水渠(7),出水渠(7)与出水井(5)相连接,并连通,出水渠(7)收集的水源从出水井(5)输出,环绕出水渠(7)两侧外壁沿出水渠(7)外壁设置出水堰板(1),处理后的水源由出水堰板(1)的V字口流入出水渠(7),沿出水渠(7)内侧环绕设置挡渣板(2),挡渣板(2)为环绕封闭的挡板,挡渣板(2)挡住二沉池(31)内水面的浮渣,二沉池(31)内的水源从挡渣板(2)的下面进入流向出水堰板(1),由出水堰板(1)的V字口流入出水渠(7),二沉池(31)的一侧设置排渣斗(3),由挡渣板(2)挡住的浮渣从排渣斗(3)排出,二沉池(31)的上部周边设置池边廊道(13),池边廊道(13)供维修人员维护,二沉池(31)的中心部设置进水口中心柱(33),进水口中心柱(33)的下部与进水口(8)的管道相连接,进水口中心柱(33)的上部出口向二沉池(31)内输送水源,二沉池(31)内设置刮泥装置(35);刮泥装置(35)由刮泥机桁架(6)、刮泥板(15)、刮泥板支撑架(16)、驱动设备(11)和出水渠清洁装置(34)组成;刮泥机桁架(6)整体为桁架结构,刮泥机桁架(6)上部为刮泥机廊道(12),刮泥机廊道(12)供维修人员维护,刮泥机桁架(6)的一端部与二沉池(31)中部进水口中心柱(33)的顶端部相联接,刮泥机桁架(6)的另一端部与二沉池(31)的池边相联接,在刮泥机桁架(6)另一端部设置驱动设备(11),驱动刮泥机桁架(6)运行,刮泥机桁架(6)的一端部以进水口中心柱(33)为中心点,刮泥机桁架(6)的另一端部沿二沉池(31)的池边行走,刮泥机桁架(6)以进水口中心柱(33)为中心实施运行;刮泥机桁架(6)上安设刮泥板支撑架(16),刮泥板支撑架(16)的上 部与刮泥机桁架(6)相连接,刮泥板支撑架(16)下部伸展到二沉池(31)的池底部,刮泥板支撑架(16)下端部安设刮泥板(15),刮泥板(15)与二沉池(31)的池底部相吻合,刮泥板(15)刮动二沉池(31)的池底部的污泥,集中到集泥池(32)内,由排泥管(17)送入排泥井(9)排送到二沉池(31)外;刮泥板支撑架(16)的一侧安设出水渠清洁装置(34),出水渠清洁装置(34)由池刷主支撑架(10)、底刷装置(38)、上沿刷装置(39)和侧壁刷装置(40)组成,池刷主支撑架(10)上安设底刷装置(38)、上沿刷装置(39)和侧壁刷装置(40),底刷装置(38)由池底刷支撑架(29)和出水渠底刷(30)组成,池底刷支撑架(29)一端部与池刷主支撑架(10)相连接,池底刷支撑架(29)另一端部与出水渠底刷(30)相连接,出水渠底刷(30)覆盖出水渠池底(36),出水渠底刷(30)清洁出水渠池底(36);上沿刷装置(39)由U型支撑架(18)、上沿刷支撑杆(19)、上沿刷弹簧(20)、上沿刷(21)、调节轮(23)、上沿刷弹簧固定杆(37)和限位杆(41)组成,U型支撑架(18)的上端部与池刷主支撑架(10)相连接,U型支撑架(18)的下端部的两端分别设置上沿刷弹簧固定杆(37),U型支撑架(18)的端部的两端分别设置上沿刷支撑杆(19),上沿刷支撑杆(19)的一端部与U型支撑架(18)的顶端部相联接,采用活动轴相联接,上沿刷弹簧固定杆(37)的端部安设上沿刷弹簧(20),上沿刷弹簧(20)的一端部与上沿刷弹簧固定杆(37)的端部相连接,上沿刷弹簧(20)的一端部与上沿刷支撑杆(19)相连接,上沿刷弹簧(20)拉动上沿刷支撑杆(19)迫使调节轮(23)压覆在出水渠(7)的池壁上,同时把上沿刷(21)压覆在出水渠(7)的出水渠上沿壁(22)上,清洁出水渠上沿壁(22);两个上沿刷支撑杆(19)的另一端部分别与上沿刷(21)和调节轮(23)相连接,上沿刷(21)与调节轮(23)并排设置,两个调节轮(23)分别压覆在出水渠(7)的池壁上,抑制上沿刷(21)压覆在出水渠上沿壁(22)上,上沿刷(21)清洁出水渠上沿壁(22),U型支撑架(18)一侧的上沿刷弹簧固定杆(37)上设置限位杆(41),限位杆(41)的一端部与上沿刷弹簧固定杆(37)相连接,限位杆(41)的一端部与上沿刷支撑杆(19)的端部相连接,限位杆(41)抑制调节轮(23)和上沿刷(21);侧壁刷装置(40)由T型支撑架(24)、侧壁刷弹簧(25)、V型支撑杆(26)、出水渠侧壁刷(27)和限位杆(41)组成,T型支撑架(24)整体呈T型,T型支撑架(24)的上端部与池刷主支撑架(10)固定相连接,T型支撑架(24)的下端部与两个V型支撑杆(26)的一端部相联接,两个V型支撑杆(26)的一端部相对,采用活动轴相联接,V型支撑杆(26)的另一端部的下端部安设出水渠侧壁刷(27),V型支撑杆(26)的另一端部的上端部安设侧壁刷弹簧(25),侧壁刷弹簧(25)的一端部与T型支撑架(24)的中部相连接,侧壁刷弹簧(25)的另一端部与V型支撑杆(26)的另一端部的上端部相连接,侧壁刷弹簧(25)拉动V型支撑杆(26)的 另一端部,迫使V型支撑杆(26)的一端部的出水渠侧壁刷(27)压覆在出水渠侧壁(28)上,清洁出水渠侧壁(28),T型支撑架(24)的一侧中部安设限位杆(41),限位杆(41)的一端部与T型支撑架(24)的一侧中部相连接,限位杆(41)的另一端部与V型支撑杆(26)的中部相连接,限制出水渠侧壁刷(27)压覆在出水渠侧壁(28)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天津滨海新区塘沽环科新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天津滨海新区塘沽环科新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20958265.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封闭式集水槽出水堰
- 下一篇:带微通道的旋流加强型立式油水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