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的环吖嗪及其作为半导体的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09949.0 | 申请日: | 2015-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29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T·格斯纳;H·赖歇尔特;T·魏茨;M·欧斯塔基;D·延施;L·陈;A·N·斯卡比弗;K·米伦;H·赖歇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巴斯夫欧洲公司;马克思—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71/22 | 分类号: | C07D471/22;C07D487/22;C07D455/03;C07D455/04;H01L51/42;H01L51/50;H01L5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李颖;林柏楠 |
地址: | 德国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公开了用作半导体,特别是用作有机电子器件和有机光生伏打中的半导体的式(I)化合物,其中X1、X2为O或C(CN)2;A选自式(II1)、式(II2)、式(II3)、式(II4)、式(II5)、式(II6),如果存在的话,X3、X4为O或C(CN)2且m、R4a、R4b、R5a、R5b、R6a、R6b、R6c、R6d、R7a、R7b、R8a、R8b、R9、R10a、R10b、Rm1、Rm2、Rm3和Rm4如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所定义。 |
||
搜索关键词: | 吖嗪 及其 作为 半导体 用途 | ||
【主权项】:
1.通式I化合物,
其中:X1和X2相互独立地选自O和C(CN)2;R1、R2a、R2b、R3a和R3b相互独立地选自氢、线性C1‑C30烷基、支化C3‑C30烷基、全氟‑C1‑C30烷基、1H,1H‑全氟‑C2‑C30烷基和1H,1H,2H,2H‑全氟‑C3‑C30烷基;A选自通式(II.1)、(II.2)、(II.3)、(II.4)、(II.5)和(II.6)的基团:![]()
其中:#在每种情况下代表与环吖嗪骨架的键合位点;在式(II.1)、(II.2)、(II.3)、(II.4)中:R4a、R4b、R5a、R5b以及如果存在的话R6a、R6b、R6c和R6d相互独立地选自氢、线性C1‑C30烷基、支化C3‑C30烷基、全氟‑C1‑C30烷基、1H,1H‑全氟‑C2‑C30烷基、1H,1H,2H,2H‑全氟‑C3‑C30烷基;m在式(II.5)中为1、2、3或4;在式(II.5)和(II.6)中:X3和X4相互独立地选自O和C(CN)2;R7a、R7b、R8a、R8b、R9以及如果存在的话各个Rm1、Rm2、Rm3和Rm4相互独立地选自氢、线性C1‑C30烷基、支化C3‑C30烷基、全氟‑C1‑C30烷基、1H,1H‑全氟‑C2‑C30烷基和1H,1H,2H,2H‑全氟‑C3‑C30烷基;R10a和R10b,如果存在的话,相互独立地选自氢、线性C1‑C30烷基、支化C3‑C30烷基、全氟‑C1‑C30烷基、1H,1H‑全氟‑C2‑C30烷基、1H,1H,2H,2H‑全氟‑C3‑C30烷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巴斯夫欧洲公司;马克思—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公司,未经巴斯夫欧洲公司;马克思—普朗克科学促进协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80009949.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