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装式3D打印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05583.6 | 申请日: | 2016-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9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胡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嘉一三维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232 | 分类号: | B29C64/232;B29C64/236;B29C64/209;B29C64/321;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薇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装式3D打印机,其包括底板、前侧板、后侧板、顶部主安装板、X轴向移动装置、Y轴向移动装置、Z轴向移动装置、打印头、工作台;底板设置在顶部主安装板的下方,底板与顶部主安装板之间通过前侧板和后侧板固定连接;Y轴向移动装置设置在顶部主安装板上;X轴向移动装置设置在Y轴向移动装置上;打印头设置在X轴向移动装置上;Z轴向移动装置设置在底板与顶部主安装板之间;工作台设置在Z轴向移动装置上,并位于打印头的下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方便装配,同时X轴、Y轴和Z轴分别采用了双轴固定,这样可大大增强喷头移动时的稳定性,可提高产品的制作精度,减少生产成本。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装式 打印机 | ||
【主权项】:
1.一种快装式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顶部主安装板(1.4)、X轴向移动装置(2)、Y轴向移动装置(3)、Z轴向移动装置(4)、打印头(5)、工作台(6);所述底板(1.1)设置在所述顶部主安装板(1.4)的下方,所述底板(1.1)与所述顶部主安装板(1.4)之间通过所述前侧板(1.2)和后侧板(1.3)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1)设置在前侧板(1.2)和后侧板(1.3)之间,所述底板(1.1)与所述前侧板(1.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相连,所述底板(1.1)与所述后侧板(1.3)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相连,所述顶部主安装板(1.4)与所述前侧板(1.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相连,所述顶部主安装板(1.4)与所述后侧板(1.3)之间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相连;所述底板(1.1)、前侧板(1.2)、后侧板(1.3)、顶部主安装板(1.4)四者组成用于安装所述X轴向移动装置(2)、Y轴向移动装置(3)、Z轴向移动装置(4)、打印头(5)的主安装支架(1);所述Y轴向移动装置(3)设置在所述顶部主安装板(1.4)上;所述X轴向移动装置(2)设置在所述Y轴向移动装置(3)上;所述打印头(5)设置在所述X轴向移动装置(2)上;所述Z轴向移动装置(4)设置在所述底板(1.1)与所述顶部主安装板(1.4)之间;所述工作台(6)设置在所述Z轴向移动装置(4)上,并位于所述打印头(5)的下方;所述Y轴向移动装置(3)包括第一Y轴驱动座(3.1)、第二Y轴驱动座(3.2)、第三Y轴驱动座(3.3)、第四Y轴驱动座(3.4)、第一Y向惰轮轴(3.5)、第二Y向惰轮轴(3.6)、第一Y向同步带(3.7)、第二Y向同步带(3.8)、Y轴电机(3.9);所述第一Y轴驱动座(3.1)、第二Y轴驱动座(3.2)、第三Y轴驱动座(3.3)、第四Y轴驱动座(3.4)依次设置在所述顶部主安装板(1.4)的四角上;所述第一Y轴驱动座(3.1)与所述第二Y轴驱动座(3.2)之间通过所述第一Y向惰轮轴(3.5)连接;所述第三Y轴驱动座(3.3)与所述第四Y轴驱动座(3.4)之间通过所述第二Y向惰轮轴(3.6)连接;所述第一Y向惰轮轴(3.5)的两侧与第二Y向惰轮轴(3.6)的两侧分别通过所述第一Y向同步带(3.7)和第二Y向同步带(3.8)传动连接;所述第一Y向惰轮轴(3.5)与所述Y轴电机(3.9)的输出之间通过Y轴电机同步带传动连接;所述X轴向移动装置(2)设置在所述第一Y向同步带(3.7)、第二Y向同步带(3.8)上,沿着所述第一Y向同步带(3.7)、第二Y向同步带(3.8)所在的方向来回移动;所述Y轴向移动装置(3)还包括第一Y向滑杆(3.10)、第二Y向滑杆(3.11)、第一Y向滑块(3.12)、第二Y向滑块(3.13);所述第一Y轴驱动座(3.1)与所述第四Y轴驱动座(3.4)之间通过所述第一Y向滑杆(3.10)连接;所述第二Y轴驱动座(3.2)与所述第三Y轴驱动座(3.3)之间通过所述第二Y向滑杆(3.11)连接;所述第一Y向滑块(3.12)套在所述第一Y向滑杆(3.10)上,并沿着所述第一Y向滑杆(3.10)所在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二Y向滑块(3.13)套在所述第二Y向滑杆(3.11)上,并沿着所述第二Y向滑杆(3.11)所在的方向滑动;所述X轴向移动装置(2)包括第一同步带压块(2.1)、第二同步带压块(2.2)、X向惰轮轴(2.3)、X向同步带(2.4)、X轴电机(2.5)、X轴电机座(2.6)、X向同步轮固定座(2.7)、第一X向滑杆(2.8)、第二X向滑杆(2.9)、X向滑块(2.10);所述第一同步带压块(2.1)与所述第一Y向滑块(3.12)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Y向同步带(3.7)的一侧固定在所述第一同步带压块(2.1)上,所述第一同步带压块(2.1)随着所述第一Y向同步带(3.7)来回移动;所述第二同步带压块(2.2)与所述第二Y向滑块(3.13)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Y向同步带(3.8)的一侧固定在所述第二同步带压块(2.2)上,所述第二同步带压块(2.2)随着所述第二Y向同步带(3.8)来回移动;所述X向同步轮固定座(2.7)固定在所述第一同步带压块(2.1);所述X向惰轮轴(2.3)设置在所述X向同步轮固定座(2.7)与所述第一同步带压块(2.1)之间;所述X轴电机座(2.6)固定在所述第二同步带压块(2.2);所述X轴电机(2.5)固定在所述X轴电机座(2.6)固定上;所述X向惰轮轴(2.3)与所述X轴电机(2.5)的输出轴之间通过所述X向同步带(2.4)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同步带压块(2.1)、第二同步带压块(2.2)之间通过所述第一X向滑杆(2.8)、第二X向滑杆(2.9)连接;所述X向滑块(2.10)套在所述第一X向滑杆(2.8)、第二X向滑杆(2.9)连接上,并沿着所述第一X向滑杆(2.8)、第二X向滑杆(2.9)所在的方向上滑动;所述打印头(5)设置在所述X向滑块(2.10)上;所述打印头(5)包括X向同步带压块(5.1)、扇热片(5.2)、头罩(5.3)、喷嘴、发热管、送料齿轮;所述X向同步带压块(5.1)固定在所述X向滑块(2.10)上,且所述X向同步带(2.4)的一侧固定在所述X向同步带压块(5.1)上,所述X向滑块(2.10)伴随着所述X向同步带压块(5.1)来回移动;所述头罩(5.3)设置在所述X向滑块(2.10)的下方;所述扇热片(5.2)设置在所述头罩(5.3)上;所述喷嘴、发热管、送料齿轮设置在所述头罩(5.3)内;所述Z轴向移动装置(4)包括第一Z向同步轮固定座(4.1)、第二Z向同步轮固定座(4.2)、第一Z向惰轮轴(4.3)、第二Z向惰轮轴(4.4)、Z向同步带(4.5)、Z轴电机(4.6)、Z轴电机同步带(4.7)、第一Z向滑杆(4.8)、第二Z向滑杆(4.9)、第一Z向滑块(4.10)、第二Z向滑块(4.11);所述第一Z向同步轮固定座(4.1)固定在所述顶部主安装板(1.4)上,所述第二Z向同步轮固定座(4.2)固定在所述底板(1.1)上;所述第一Z向惰轮轴(4.3)设置在所述第一Z向同步轮固定座(4.1)内,并与所述第一Z向同步轮固定座(4.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Z向惰轮轴(4.4)设置在所述第二Z向同步轮固定座(4.2)内,并与所述第二Z向同步轮固定座(4.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Z向惰轮轴(4.3)与所述第二Z向惰轮轴(4.4)之间通过所述Z向同步带(4.5)传动连接;所述Z轴电机(4.6)固定在所述顶部主安装板(1.4)上,所述Z轴电机(4.6)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Z向惰轮轴(4.3)之间通过所述Z轴电机同步带(4.7)传动连接;所述第一Z向滑杆(4.8)和第二Z向滑杆(4.9)设置在所述顶部主安装板(1.4)与所述底板(1.1)之间;所述第一Z向滑块(4.10)设置在所述第一Z向滑杆(4.8)上,并沿着所述第一Z向滑杆(4.8)所在的方向滑动;所述第二Z向滑块(4.11)设置在所述第二Z向滑杆(4.9)上,并沿着所述第二Z向滑杆(4.9)所在的方向滑动;所述工作台(6)固定在所述第一Z向滑块(4.10)和第二Z向滑块(4.11)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嘉一三维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嘉一三维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05583.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编织复合材料加强筋
- 下一篇:一种新型3D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