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钢琴击弦机组装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16686.2 申请日: 2016-01-12
公开(公告)号: CN105632462B 公开(公告)日: 2020-11-20
发明(设计)人: 冯岳飞;徐伟;李卫 申请(专利权)人: 森鹤乐器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G10C9/00 分类号: G10C9/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15300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立式钢琴击弦机组装方法,立式钢琴击弦机中的零部件多达上千个,必须将之进行系统下的子系统划分,通过小的子集来反应大的整体,一部钢琴中的击弦机系统有88个,每个击弦机系统能划分为四个小的系统,即转击系统,止音系统,联动系统以及调节系统,本组装方法将三个小的子系统转击系统,止音系统,联动系统先进行单独组装,同时,将调节系统与总档进行组装,这样四个子系统可以同时进行组装,提高组装的效率,然后在总档上依次安装88个转击系统,88个止音系统,88个联动系统。采用人工安装方式,88个相同子系统的同时安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统一相同子系统之间的安装程度,同时,因安装方式的统一,降低安装难度,提高劳动效率。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立式 钢琴 机组 方法
【主权项】:
一种立式钢琴击弦机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一.将三个小的子系统转击系统,止音系统,联动系统进行单独组装,同时,将调节系统与总档进行组装;(1).组装转击系统1.胶麂皮,将45只转击器凸轮安放在模架上,抬平压紧;在转击器凸轮B面平面下沿1/2均匀地涂上一层白胶,以A沿为基准,将平整的转击器底呢平贴其上,用手揉平服,在转击器凸轮C平面上沿均匀地涂上一层白胶,将转击器底毡贴于C位置后,用手揉平服,用熨斗分别平贴转击器底呢和底毡,来回几次;在转击器凸轮A平面自呢下沿均匀地涂上一层白胶,取一条转击器麂皮,以A平面为基准,用平刀片整实,保证麂皮与A面密缝,待干;将转击器麂皮另一端约1/3面均匀地涂上胶水,在D面也涂上白胶后,加压20分钟;在胶粘面后半处的1/3处均匀地涂上一层胶液,以A处转击器麂皮面为基准,粘贴一根转击器毡,用手揉平后,加压20分钟;2.切麂皮,首先切去多余的呢毡,将贴好呢毡的长条转击器贴有麂皮的面朝上,放在切模上移动工件进行切割,使呢毡、转击器麂皮与转击器凸轮宽度一致、无歪斜;3.胶攀带,将攀带皮面向下,分别定位于定位针上的模具上,取制动木柄,压痕短端的端面粘取少量胶水。拉直攀带,将沾有胶液的制动木柄与攀带垂直,以制动木柄端头的直径为定位边缘,进行粘合,稍候片刻攀带从定位针中取出放入小木箱内;4.转击器凸轮制动木组合,根据尺寸要求调整好上下模距离,并锁定限位螺钉;将已胶攀带一端的制动木柄浸入胶水深度3‑4mm,均匀浸涂一圈白胶,塞入制动木孔中转动1‑2圈,使胶水均匀粘附,攀带位于制动木下端的中间,无明显歪斜;将制动木柄的另一端,浸入胶水中3‑5mm深,使胶水均匀粘附其上,塞入转击器凸轮制动木柄孔内,转动1‑2圈使周边胶水均匀,再放于夹具中使制动木柄压入转击器凸轮,松开后取出并复核;按顺序排放至15只,再放入另一只微调压模中压紧,使转击器凸轮与制动木两边的两平面间隙均匀,制动木柄与转击器凸轮锄头呈90°,相邻两工件最大误差不超过0.3s;5.穿弹簧线,将弹簧线一端用细铜丝拧成锥形,以便于穿过线轴孔,将勾簧放置于转击器凸轮的弹簧槽中,然后将弹簧线分别穿过转击器凸轮线轴孔、弹簧孔、转击器凸轮线轴孔,并拉紧轴线直至串满90只为止,从而形成一个长条的总木,使弹簧无明显变形,拨动弹簧,弹簧线无明显松动现象,后用切刀沿总木的间隙切开,切割后弹簧孔与转击器凸轮基本齐平,无外露残线;6.绕勾簧线,先把转击器轴架平直的排列在专用模具上,因模具长度的限制,一次可固定数量为40只,然后夹紧,将直径2mm的针浸入到白胶水中,然后将针面上的胶水涂到转击器轴架的勾簧线槽中,从模具左端开始,右手以S形绕线,将勾簧线固定于勾簧槽上方,直至绕满40只为止,用刀片依次将连接在一起的线划断,在槽中的胶水凝固前把勾簧线扣入槽中,松开夹具,产品存放箱中,要求槽外无残胶溢出,粘合牢固,勾簧线不外露;7.转击器轴架组合,操作前应对首件进行检验,即轴针下降时分别应落在转击器凸轮孔和轴架孔中心,同时对冲针下降深度进行调整;操作时,首先把转击器凸轮和转击器轴架的基面紧贴工作台面和靠山,用手指压住工件,然后将轴针纳入模孔中,将轴针压入工件,后将前端多余生达针切断,用测力器检查生达阻力在0.6±0.2N之间,取出工件按顺序排放;8.转击器凸轮弦槌组合,根据尺寸要求调整好上下模距离,并锁定限位螺钉;将弦槌柄一端浸入胶水深度3‑4mm,均匀浸涂一圈白胶,塞入弦槌上的弦槌柄孔中转动1‑2圈,使胶水均匀粘附;将弦槌柄的另一端,浸入胶水中深度3‑5mm,均匀浸涂一圈白胶,使胶水均匀粘附其上,塞入转击器凸轮弦槌柄孔内,转动1‑2圈使周边胶水均匀,再放于夹具中使弦槌柄压入转击器凸轮;(2).组装止音系统1.轴架穿弹簧线,将弹簧线一端用细铜丝拧成锥形,以便于穿过线轴孔,将止音弹簧放置于止音器轴架的弹簧槽中,然后将弹簧线分别穿过止音器轴架线轴孔、弹簧孔、止音器轴架线轴孔,并拉紧轴线直至串满90只为止,从而形成一个长条的总木,使弹簧无明显变形,拨动弹簧,弹簧线无明显松动现象,后用切刀沿总木间隙切开,切割后弹簧孔与转击器凸轮基本齐平,无外露残线;2.冲止音丝杆,取三只止音丝杆放入上模,三只止音杆放入下模,调整上下模的同心度,使止音丝杆对准止音丝杆孔,压入止音杆内,与止音杆上端面呈90°,并且止音丝杆无明显变形,止音丝杆无明显进出不一致,止音杆无冲裂等损坏现象;3.止音器轴架组合,操作前应对首件进行检验,即轴针下降时分别应落在止音杆孔和轴架孔中心,同时对冲针下降深度进行调整;操作时,首先把止音杆和止音器轴架的基面紧贴工作台面和靠山,用手指压住工件,然后将轴针纳入模孔中,将轴针压入工件,后将前端多余生达针切断,取出工件按顺序排放;(3).组装联动系统1.胶呢总装,胶粘联动杆底呢,将90只联动杆底面向上,安放在模架上,将880×28×4的胶条三等分,然后迅速均匀地涂上胶水,以外口为基线,平服的放在总木底面上,并用手揉平服,放上压板,以60±10N/cm的压力加压1h以上,卸压后,清理外露胶水整齐堆放;将两端多余的呢条切去,修去外露胶水,利用刀架对底呢进行切割,依次序摆放入盘中;中途不断抽检,并做好标记完成返工;以90只托木为一个组合,利用相同的方式胶粘托木毡呢;2.旋托木杆,将托木毡呢面向上、杆孔向前放置在模架上,同时托木杆直纹端插入转动的动力头孔内,夹紧;将托木杆孔对准托木杆,稍用力向前推,托木杆自动攻入托木内,取出后按顺序排放;3.冲勺钉,将勺钉放入上模,联动杆放入下模,调整上下模的同心度,使勺钉对准勺钉孔,小气缸压紧勺钉,大气缸将勺钉压入联动杆内,并与联动杆上端面方向呈90°,勺钉无明显变形等缺陷,勺钉无明显进出不一致,联动杆无冲裂等损坏现象;4.冲攀带勾,将攀带勾放入上模槽,用手指压住,踏下开关,使攀带勾冲入联动杆中,取出后测量,攀带勾无明显变形,攀带勾的三角上端基本成一水平线,无倾斜,联动杆无冲裂、损坏等现象后,继续生产,工件按顺序排列;5.冲托木杆,将联动杆放于下模,调整上下模的同心度,将托木杆压入端浸少许润滑剂,放于上模架中,并用手压住,冲入联动杆,托木杆压入后,露在上面部分包括托木的长度尺寸控制在96±0.2mm,取出后检验尺寸,合格后继续生产,工件按顺序排列;6.联动器轴架组合,操作前应对首件进行检验,即轴针下降时分别应落在联动杆孔和轴架孔中心,同时对冲针下降深度进行调整;操作时,首先应把联动杆和轴架的基面紧贴工作台面和靠山,用手指压住工件,然后将轴针纳入模孔中,将轴针压入工件,后将前端多余生达针切断,取出工件按顺序排放;要求轴架转动灵敏,以自重能下降或略抖动能下降为好,不松扩,联动杆轴针孔与轴架处于同轴状态,不得有污染和缺损;7.顶杆轴架组合,操作前应对首件进行检验,即轴针下降时分别应落在顶杆孔和轴架孔中心,同时对冲针下降深度进行调整;操作时,首先应把顶杆和顶杆轴架的基面紧贴工作台面和靠山,用手指压住工件,然后将轴针纳入模孔中,将轴针压入工件,后将前端多余生达针切断,取出工件按顺序排放;8.胶顶杆,操作前冲压机校验,调节冲压深度以及顶杆与联动器顶杆槽的对准度,要求装配后的轴架与联动器顶杆槽左右对称度控制在0.15之间;取出30个顶杆,将轴架涂胶部位以及联动杆凹槽涂胶部位涂上适量胶水待用,取一只顶杆放入上模,使其平贴靠山,联动杆放入下模,使其与工作台面的靠山紧贴后,塌下开关,进行粘搓,松开后取出,检测顶杆的中心度和垂直度,并按顺序摆放,要求胶合牢固,四面有少许胶水溢出,但不流挂,顶杆轴架与联动杆槽组合无间隙,顶杆轴架与联动杆呈90°角,顶杆轴架与联动器顶杆槽左右对称度控制在0.15之间,不得有污染、缺损,生达活动灵敏,不松动;9.胶顶杆弹簧,用手指捏住顶杆弹簧的小端,将弹簧的大端浸入白胶中,以浸没密合圈为宜,然后纳入联动杆弹簧孔中,略微转动一下,使之沉底,然后压上顶杆,依次摆放,要求顶杆弹簧无歪斜,基本与联动杆各方向垂直,弹簧高度约为22.8±0.5mm,不得过多粘合,粘合牢固,不得有污染、流挂,允许有胶水外溢;(4).安装调节系统1.调节钮安装,将装有调节钮的螺丝对准调节档的孔,拧入调节档中。2.蟹钳安装,在蟹钳孔内滴入适量的白胶,将蟹钳拧在总档上;3.抬档安装,把厚度1.5×长度35的呢胶粘在总档上的三只抬档合页槽的右边,呢的左边与抬档合页槽的右边基本相平,并用手指抚平;先把抬档合页分别穿于合页销,抬档合页形状为左边开的1只,右边开的3只,然后按使抬档的孔与总档上左边支架的孔的两中心距离为L的固定值,该固定值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确定,用右手摆紧抬档,使抬档合页紧靠总档上的抬档合页槽内沿,然后拧上螺丝,要求抬档合页安装完毕后,抬档应基本无窜动,而且转动灵敏,无阻碍感;4.顶杆制动档安装,把3根顶杆制动挡拧入顶杆挡中并基本平行,每根顶杆制动挡有3只顶杆制动挡螺丝,拧入时3只顶杆制动挡螺丝交替同时拧入,要求3根顶杆制动挡应基本平行,且组合牢固;5.调节档安装,转动总档使得联动器正面面朝操作者,把调节螺丝首先拧入调节档的孔中,均预留3‑4mm的长度,然后把调节档定位螺丝的上档纳入蟹钳的凹槽中,使得联动器上升到顶杆头部与转击器凸轮的调节呢圈接触时,顶杆头部的中心对准调节档木圈的中心,要求顶杆档安装后木圈基本不倾斜,用手指推动联动器上升,转击器凸轮跟着旋转角度,当转击器凸轮旋转3°‑4°时,调节档应起限位作用,联动器未推动时,调节呢圈与顶杆头部距离为4mm;二.安装转击系统(1).安装转击系统,把总档纳入模架中,调整总档面,使总档转击器轴架垂直面面向操作者,固定模架,从高音端第88号开始,安装转击器;拿φ1.8的轴架限位不锈钢丝放入总档槽中,左手拿转击器,右手拿电动螺丝刀,把转击器固定在总档中,转击器定位槽对准轴架限位条,依次固定88只转击器;其中,首件转击器拧好后,用直尺检测转击器凸轮与总档槽口夹角是否呈90°,如有跑偏,则作初步调整;(2).纠正转击器在运动中的跑偏,水平抬起5‑8个转击器,使其转动,目测各转击器凸轮之间在转动中的大小及方向变化,然后根据其变化的大小及方向,在反方向上用纸条垫入转击器轴架与总档之间,纸条垫入深度碰到或即将碰到限位条,不得只垫上面一点,也不得超过限位条,纸条宽带约2.5mm,纸条位置在转击器轴架脚上,如果跑偏已纠正,锄头仍旧跑偏,则可把纸条垫在转击器轴架下端与槽口之间,使转击器沿申达针作往复运动约45°时,用肉眼观察,基本没有向两边跑偏的迹象,转击器运动无跑偏现象,转击器之间缝隙均匀协调,组合牢固,无污染及缺损,零件整齐;纠正跑偏结束,把全部螺丝再拧紧一次后,安装顶杆制动档;三.安装止音系统(1).松开安装模架固定卡口,把总档按顺时针方向转动90°锁定;(2).拿轴架不锈钢限位条放入总档止音器安装凹槽中,从高音端开始,把螺钉套入止音器轴架中,对准总档眼,轴架不锈钢限位条放于轴架定位凹槽中,压平后,拧紧螺丝,依次按顺序安装;(3).松开扎具卡口,把总档按顺时针方向转动90°,调整止音杆上下二端间隙和相邻两只的间隙距离,至均匀协调为止;(4).用一松木直尺一端固定在底音区止音器第一键上,另一端固定在止音器最后一键上;(5).将音头粒套入止音铁丝中,音头粒与松木直尺接触,且同向、平行,;(6).调整铁丝,协调托木铁丝、攀带丝、音头粒之间的间隙;使止音杆上下二端与相邻间隙均匀;调节攀带丝,以协调顶杆的高度,联动杆的平行度;转动抬档,调整止音器微调螺丝,使抬档和止音器动作同步和所有止音器动作的一致性;四.安装联动系统(1).安装联动系统,松开安装模架固定卡口,转动总档,使总档的联动器轴架槽口面向操作者,固定模架,从高音端第88号开始安装联动器;拿φ1.8轴架限位铜条放入总档槽中,左手拿联动器,右手拿电动螺丝刀,把联动器固定在总档中,联动器定位槽对准轴架限位铜条,螺丝拧紧时,总档眼中心与轴架眼中心应同度,顶杆对应的转击器凸轮应正确,然后旋拧螺丝,不要太紧,以不动为好,联动器轴架螺丝还未拧紧,但轴架上已略有垫圈压痕,再用角尺测定联动杆与槽口之间是否呈90°,如有偏差,作初步调整,余下联动器按上述方法固定在总档上;五.检验、入库对步骤四制作好后的击弦机,进行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森鹤乐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森鹤乐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1668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