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X射线CT设备观测盲管中天然气水合物生长特性的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18230.X 申请日: 2016-01-12
公开(公告)号: CN105606634B 公开(公告)日: 2018-02-16
发明(设计)人: 宋永臣;王斌;赵佳飞;刘卫国;杨明军;张毅;凌铮;李洋辉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G01N23/04 分类号: G01N23/04;B01J19/08;G05D27/02
代理公司: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21200 代理人: 李宝元,温福雪
地址: 116024 辽***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X射线CT设备观测盲管中天然气水合物生长特性的装置,属于油气输运过程的流动保障领域。本装置可以模拟油气管路盲管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原位生成,并通过X射线CT设备观测天然气水合物的生长情况。反应釜内注入液体并检漏后,通过恒压泵想反应釜内注入气体,并记录气体的量用以评估水合物的生成情况。检测过程中,磁力搅拌系统用于搅拌反应釜内的液体,模拟管路中液体相的流动,并促进气液相相互混合生成水合物。每隔一段时间,将反应釜进行X射线CT拍摄,观测盲管内水合物的生成情况,用于研究盲管内水合物的生成特性。测定结果用于海底油气输运系统的现场指导,并为水合物风险控制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射线 ct 设备 观测 盲管中 天然气 水合物 生长 特性 装置
【主权项】:
一种用于X射线CT设备观测盲管中天然气水合物生长特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釜(18)采用钛合金材质,用于CT设备(28)进行三维成像,反应釜(18)主体为圆柱形“凸”型结构,分为静态区和动态区,“凸”型结构的上端凸起为静态区,用来模拟油气输运管路的盲管结构,下端柱体为动态区,静态区和动态区之间采用活动连接;静态区用于X射线CT扫描成像,观测水合物的生成情况,其上端设有进气口(1)和热电偶接口(12),进气口(1)一端经流量计(15)与增压泵(14)相连,增压泵(14)通过阀门(13)连接储气罐(25),维持反应釜(18)内压力恒定,进气口(1)另一端引出作为排气口(16);热电偶接口(12)位于反应釜(18)上端盖的一侧,使得热电偶贴于静态区内壁,用于监测反应釜(18)内的温度;动态区由反应釜上端盖(5)、反应釜下端盖(8)和两反应釜侧壁(6)组成的柱体结构,反应釜侧壁(6)处对称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7),并通过阀门(13)控制,通过循环注射泵(22)和贮水器(23)配合分别用于向反应釜(18)内注水和排水,在动态区内侧底部安装可拆卸搅拌轴(10),可拆卸搅拌轴(10)上安装有多个磁子(9),用于搅拌反应釜(18)内的液体,促进动态区水的挥发并与静态区的气体充分混合生成水合物;反应釜(18)的进水口(11)和出水口(7)用于连接外部循环管路,此时将可拆卸搅拌轴(10)拆下,使反应釜(18)动态区和外部管路连接形成完整的闭路循环,模拟实际的管路流动;反应釜(18)置于CT设备载物台(31)上,CT控制系统(26)控制的X射线放射源(27)对准反应釜(18)的静态区,对静态区生成的水合物(29)进行三维成像,再现静态区管壁上水合物生成形态的变化;所述的反应釜(18)置于空气浴(19)内,通过空气浴控制箱(24)控制空气浴(19),用于控制反应釜(18)内的温度,反应釜(18)内的压力通过与反应釜(18)静态区相连的增压泵(14)来控制,生成水合物所消耗的气体通过反应釜(18)体和增压泵(14)间的流量计(15)进行计量,并由数据采集仪(17)采集并存储在计算机(2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18230.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