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与高次曲线工作辊配合的支撑辊辊形通用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23974.0 | 申请日: | 2016-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80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邵健;何安瑞;孙文权;邱增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9/00 | 分类号: | B21B29/00;B21H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01 | 代理人: | 皋吉甫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与高次曲线工作辊配合的支撑辊辊形通用设计方法。支撑辊辊形与高次曲线工作辊配合过程中,容易出现严重的不对称磨损,导致支撑辊整个服役周期内辊形变化对板形影响显著。为减小此影响,本发明综合考虑支撑辊对板形的调节能力、支撑辊的不对称磨损及工作辊的原始高次辊形曲线特征,设计出与任意高次曲线工作辊配合的支撑辊辊形。该设计方法具有通用性,本发明只需要通过对支撑辊进行设计并磨削,不需要进行设备和控制系统改造就能达到改善热轧带钢板形质量,延长和高次曲线工作辊匹配时支撑辊的服役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曲线 工作 配合 支撑 辊辊形 通用 设计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与高次曲线工作辊配合的支撑辊辊形通用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步骤1:首先设计上支撑辊下表面基准辊形曲线;步骤2:获取n,n=3‑5,n为和高次曲线工作辊配合的上支撑辊下机后磨损数据组数;所述步骤2的具体步骤为:获取n,n=3‑5,n为和高次曲线工作辊配合的上支撑辊下机后磨损数据组数,计算各自的不对称磨损系数μi,i=1……n,并根据μi计算不对称磨损系数平均值μ,μi计算方法如下:μi=0.5|woi‑wdi|/wmi,其中,μi的范围为[0,1],如果计算结果超下限,则取边界值0,如果计算结果超上限,则取边界值1;woi为上支撑辊下机后靠近操作侧的磨损值,wdi为上支撑辊下机后靠近传动侧的磨损值,wmi为上支撑辊下机后辊身中部磨损值;步骤3:计算与高次曲线工作辊配合的上支撑辊下表面辊形曲线;所述步骤3的具体步骤为:计算与高次曲线工作辊配合的上支撑辊下表面辊形曲线,由于高次曲线工作辊方程为设计前给定,设上工作辊上表面曲线方程为y2(xw),xw为上工作辊轴向坐标,以上工作辊轴向中点为横坐标原点,采用归一化方法表示,xw区间为[‑1,1],由于上工作辊长度大于上支撑辊长度,为此,以上支撑辊中点和上工作辊中点为重合点,在上支撑辊长度范围内,对所设计的上支撑辊下表面曲线进行叠加计算:yt(xb) = y1(xb) + 0.5(μ+λ) y2(xw),xw= xbLb/Lw,其中,yt(xb)为和高次曲线工作辊匹配的上支撑辊下表面的辊形曲线方程,单位mm,y1(xb)为上支撑辊下表面的基准辊形曲线方程,单位mm,λ为工作辊辊形叠加系数,取值范围为[0.6,0.8], xb为上支撑辊轴向坐标,以上支撑辊轴向中点为横坐标原点,采用归一化方法表示,xb在[‑1,1]内变化,Lb为上支撑辊辊身长度,Lw为上工作辊辊身长度;步骤4:通过计算得到的上支撑辊下表面辊形曲线,经过反对称处理,即得到下支撑辊下表面的辊形曲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23974.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推力圆锥滚子轴承轴圈
- 下一篇:一种新型滑轮组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