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孔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震源发射阵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35906.6 | 申请日: | 2016-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6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连成;黄逸凡;刘振;闫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38 | 分类号: | G01V1/38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孔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震源发射阵,包括接高压的金属电极D1、接低压的金属电极D2以及具有多孔结构的绝缘介质;金属电极D1和金属电极D2通过绝缘介质隔离,且金属电极D1仅通过绝缘介质上的微孔裸露于水中。本发明使高压电极部分与水体的接触是通过一段绝缘层上的微孔实现,如果微孔孔径足够小,微孔内电场和电流密度分布均匀,那么加热水体的时间将缩小,且气泡产生时仍能维持高场强,更能激发气泡中的等离子体放电;且由于绝缘层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让气泡积聚更多的内能,进而形成更强的声压和更大的气泡尺寸。因此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电声效率,同时通过合理的微孔位置排列,可以有效压制气泡脉冲。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微孔 电极 结构 等离子体 震源 发射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微孔电极结构的等离子体震源发射阵,其特征在于,包括:接高压的金属电极D1、接低压的金属电极D2以及具有多孔结构的绝缘介质;所述的金属电极D1和金属电极D2通过所述的绝缘介质隔离,且金属电极D1仅通过绝缘介质上的微孔裸露于水中;所述的等离子体震源发射阵为平面结构、柱状结构或球状结构;当所述的等离子体震源发射阵为平面结构时,则所述的金属电极D1和金属电极D2均采用金属面板,所述的绝缘介质采用多孔绝缘层,金属电极D1嵌于多孔绝缘层中并将多孔绝缘层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的多孔绝缘层不具有微孔且外侧与金属电极D2贴合,下半部分的多孔绝缘层具有多个微孔,使得金属电极D1仅通过这些微孔裸露于水中;所述的金属电极D1和金属电极D2均通过各自的接线柱引出分别接高压和低压,金属电极D1的接线柱依次穿过多孔绝缘层的上半部分以及金属电极D2后引出并与金属电极D2绝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3590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磁数据采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地震预警系统的实时地震震级估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