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旧铅蓄电池硫酸回收系统及利用其回收硫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43858.5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23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才;王晖;查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新奇华清膜分离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7/90 | 分类号: | C01B17/9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杨柳林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旧铅蓄电池硫酸回收系统及利用其回收硫酸的方法。该系统包括通过输液管道相连通的废酸收集设备、隔膜泵、板框过滤设备、第一储酸设备、第一增压泵、微滤膜过滤设备、第二储酸设备、扩散渗析设备、第三储酸设备、第二增压泵、纳滤膜过滤设备、酸液回收设备,扩散渗析设备内设置有阴离子交换膜,扩散渗析设备上还设置有扩散渗析渗析液入口,扩散渗析渗析液入口与第三增压泵相连接,第三增压泵另一端与扩散渗析渗析液供应设备相连接。利用该回收系统回收硫酸的方法,包括板框过滤、微滤膜过滤、扩散渗析、纳滤膜过滤等步骤。该回收系统结构简单,污染小,节能环保,利用其回收硫酸回收效率高,能适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渗析 储酸设备 硫酸回收 渗析液 增压泵 硫酸 回收 废旧铅蓄电池 板框过滤 回收系统 微滤膜 纳滤膜过滤设备 阴离子交换膜 第一增压泵 纳滤膜过滤 供应设备 过滤设备 节能环保 收集设备 输液管道 酸液回收 隔膜泵 废酸 过滤 污染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废旧铅蓄电池硫酸回收系统回收硫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依次包括以下步骤:1)将废旧铅蓄电池电解液经预除杂后汇入废酸收集设备(1),经隔膜泵(2)初步增压过滤进入板框过滤设备(3)进行板框过滤处理,板框过滤处理产生的板框过滤液(A)进入第一储酸设备(4),再经第一增压泵(5)送入微滤膜过滤设备(6)进行微滤膜过滤处理,所述微滤膜过滤处理得到微滤膜过滤液(B)进入第二储酸设备(7)储存;2)将第二储酸设备(7)中的微滤膜过滤液(B)输入扩散渗析设备(8),通过阴离子交换膜(8a)与扩散渗析渗析液(C)进行扩散渗析得到渗析酸液(D),输入到第三储酸设备(9)中储存;3)然后,所述渗析酸液(D)经过第二增压泵(10)输入到纳滤膜过滤设备(11)进行纳滤膜过滤,即可得到回收硫酸液;并且步骤1)中,所述微滤膜过滤时,微滤膜元件表面过滤流速为1.5~2.5m/s,操作压力为1.5~2.5bar,操作温度为5~40℃;步骤2)中,扩散渗析处理时,所述微滤膜过滤液(B)和扩散渗析渗析液(C)的流速为0.1~0.3m/s,温度为5~40℃;步骤3)中,所述纳滤膜过滤时,纳滤膜操作压力为4~8bar,操作温度为5~35℃之间,过料流量控制在6~12m3/h;其中,所述废旧铅蓄电池硫酸回收系统包括依次通过输液管道相连通的废酸收集设备(1)、隔膜泵(2)、板框过滤设备(3)、第一储酸设备(4)、第一增压泵(5)、微滤膜过滤设备(6)、第二储酸设备(7)、扩散渗析设备(8)、第三储酸设备(9)、第二增压泵(10)、纳滤膜过滤设备(11)、酸液回收设备(12),其中,所述废酸收集设备(1)设置有废酸收集入口(1a),所述板框过滤设备(3)上设置有滤饼收集口(3a),所述扩散渗析设备(8)内设置有阴离子交换膜(8a),所述扩散渗析设备(8)上还设置有扩散渗析渗析液入口(8b),所述扩散渗析渗析液入口(8b)与第三增压泵(15)相连接,所述第三增压泵(15)另一端与扩散渗析渗析液供应设备(16)相连接;所述扩散渗析设备(8)上开设有扩散渗析浓缩液出口(8c),所述扩散渗析浓缩液出口(8c)与污水处理设备(13)相连通;所述微滤膜过滤设备(6)上还设置有微滤膜反洗液入口(6b),所述微滤膜反洗液入口(6b)与第一反洗泵(14)相连接,所述第一反洗泵(14)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酸设备(7)上开设的反洗酸液出口端(7a)相连接;所述阴离子交换膜(8a)将扩散渗析设备(8)内腔分隔成渗析室(8d)和扩散室(8e),所述扩散渗析渗析液入口(8b)与渗析室(8d)相连通,所述扩散渗析浓缩液出口(8c)与扩散室(8e)相连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新奇华清膜分离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新奇华清膜分离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4385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氮化硅粉体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