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锚注支护效果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59084.5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88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术才;潘锐;王琦;江贝;王雷;孙会彬;秦乾;徐奴文;王富奇;郭念波;王保齐;刘文江;张若祥;任尧喜;王德超;姜作华;丁国利;邹玉龙;于恒昌;高松;邵行;胥洪彬;栾英成;常涛;高红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1M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锚注支护效果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两个工作面,在两个工作面所在的两个巷道中分别采取非锚注支护和锚注支护,利用微震监测仪器探测两个巷道中的采场支承压力情况,并分别确定两个巷道的超前支护等效距离和围岩破坏等效距离;利用无损检测仪器,分别获取两个巷道的支护构件等效利用率;采集统计不同的围岩稳定状态下相应区域的围岩平均最大收敛位移;确定相应的反映锚注支护巷道相对于非锚注支护巷道锚注效果的参数分析值;将参数分析值利用权重分析法,建立锚注效果综合定量检测指标,根据所检测的锚注效果,指导现场锚注工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作面 回采 期间 围岩 支护 效果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工作面回采期间围岩锚注支护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选择两个工作面,在两个所述工作面所在的两个巷道中,分别采取非锚注支护和锚注支护,利用微震监测仪器探测两个巷道中的采场支承压力情况,并分别确定两个巷道的超前支护等效距离和围岩破坏等效距离;步骤2:利用无损检测仪器,分别获取两个巷道的支护构件等效利用率;步骤3:采集统计不同的围岩稳定状态下相应区域的围岩平均最大收敛位移;步骤4:基于非锚注支护巷道和锚注支护巷道的所述超前支护等效距离、所述围岩破坏等效距离、所述支护构件等效利用率、所述围岩平均最大收敛位移,确定相应的反映锚注支护巷道相对于非锚注支护巷道锚注效果的参数分析值;步骤5:将所述参数分析值利用权重分析法,建立锚注效果综合定量检测指标,根据所检测的锚注效果,指导现场锚注工作;所述步骤1中,所述超前支护等效距离的确定方法为:利用所述微震监测仪器,根据微震能量分布情况,确定回采过程中采场支承压力剧烈影响区、明显影响区和影响区,所述剧烈影响区、所述明显影响区、所述影响区各自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水平长度的加权平均值,即为所述超前支护等效距离;所述步骤1中,所述围岩破坏等效距离的确定方法为:利用所述微震监测仪器,根据微震能量分布情况,确定围岩的严重破坏范围,中等破坏范围,一般破坏范围,所述严重破坏范围、所述中等破坏范围、所述一般破坏范围各自的边界最远位置至巷道断面边界距离的加权平均值,即为所述围岩破坏等效距离;所述步骤2中,所述支护构件等效利用率的确定方法为:利用所述无损检测仪器,分别获取所述支护构件在采场支承压力的所述剧烈影响区、所述明显影响区和所述影响区的荷载平均值,所述支护构件的所述剧烈影响区荷载平均值、所述明显影响区的荷载平均值、所述影响区的荷载平均值三者的加权平均值,与所述支护构件的屈服强度的比值,即为所述支护构件等效利用率;所述步骤3中,所述不同的围岩稳定状态下相应区域包括采场支承压力的所述剧烈影响区、所述明显影响区和所述影响区;通过在所述相应区域内布设若干表面位移收敛监测断面,测量各监测断面所在处的围岩最大收敛位移,所述最大收敛位移为所述巷道围岩稳定时顶底板、两帮位移变化量之和,所述围岩平均最大收敛位移为同一围岩稳定状态下,所测得的各所述最大收敛位移的平均值。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59084.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远程管理的冷链温度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天线和差通道指向误差标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