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观音绿茶烘干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3489.6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2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阳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铁观音绿茶烘干系统,它包括烘干机、风机和热管换热器,烘干机包括壳体、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一筛网、第二筛网和收集通道,壳体内部包括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浮选区,其中,第一风道位于壳体内体内腔的下部,在第一风道的下部空间内设有自进风口向远端逐渐增高的三角形突棱,所述三角形突棱为硅胶材质,在气流的作用下,三角形突棱形成一定的摆动;所述第二风道位于第一风道一侧,在第二风道中设置有用于改变风向的弧形板,且在第一、第二风道之间设置有调节风量的闸门。烘干过程采用60摄氏度左右的气流,通过大气流均匀吹干,提高表面积比,提高烘干速度,同时中温场下对茶叶品质影响较小,提高了品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观音 绿茶 烘干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铁观音绿茶烘干系统,包括烘干机、风机和热管换热器,其中所述烘干机、风机和热管换热器通过管道连接形成一个供循环风循环的循环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机包括壳体(1)、第一风道(11)、第二风道(12)、第一筛网(21)、第二筛网(22)和收集通道(23),其中,所述壳体(1)内部包括第一风道(11)、第二风道(12)和浮选区(13),其中,第一风道(11)位于壳体内体内腔的下部,在第一风道(11)的下部空间内设有自进风口向远端逐渐增高的三角形突棱(111),所述三角形突棱(111)上部为三角形棱柱(1111),下部为圆柱体(1112),所述三角形突棱(111)下端嵌入在第一风道底板的弧形凹槽中,在下部的圆柱体两端通过一个压块(1113)安装在所述弧形凹槽(1114)中,其中,在与第一风道底面接触的所述三角形突棱上为弧形面(1115),并在所述弧形面内镶嵌有若干压簧(1116),当气流在第一风道内通过时,三角形突棱具有摆动动作;所述第二风道(12)位于第一风道(11)一侧,在第二风道中设置有用于改变风向的弧形板(121),且在第一、第二风道之间设置有调节风量的闸门;所述浮选区(13)与第一风道之间设置第一筛网(21),所述第一筛网为具有一定弹性编织网状电阻丝,通电使得电阻丝的表面温度维持在60摄氏度左右,所述第一筛网(21)的网孔不大于1毫米,所述浮选区(13)和第二风道(12)之间为一个竖向设置的隔板(4),所述隔板(4)上设有一个通风窗(41),通风窗为长条形,在通风窗处安装单向喷嘴(42),喷嘴(42)的为橡胶喷嘴;所述喷嘴包括安装部(421)、喷嘴部(422),其中安装部(421)通过锁紧螺母安装在通风窗(41)处,所述喷嘴部(422)包括上唇(4221)和下唇(4222),其中上唇为锯齿状,下唇为长条状;在壳体(1)的一端设置添料口(14),所述添料口(14)处设置有闭风喂料器(15),在与第二风道(22)相对的壳体的一侧设有一个集料仓(24),所述集料仓(24)与浮选腔之间设置有收集通道(23),控制风机的功率和送风量,未完全干燥的茶叶会在浮选区(13)内上下翻腾,干燥好的茶叶(10)会上升到浮选腔的顶部,并在横向吹风的喷嘴作用下被输送至集料仓(24),所述第一筛网具有一定的弹性;在集料仓(24)的下部空间中设置有一个第二筛网(22),第二筛网(22)采用尼龙网;在第二筛网(22)的一侧设有一个茶叶出口(25),在茶叶出口安装一个布袋(26),所述布袋位于一个密闭的腔室中;在集料仓(24)的迎风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突起(241),第二筛网(22)下侧为风道,通过一个竖向的引风管(5)引出至下侧,并在引风管的外围管壁上设置水冷管(51),并在引风管的下端设置一个冷凝水收集水槽(52),在引风管中设有冷却翅片(53),冷却翅片的温度设置在10到20摄氏度之间,在引风管(5)的中部向外引出一个风管(54),所述风管连接到一个热管换热器(6)的冷介质通道上,换热后的冷介质通道上引出一个风管,用于和一个风机(7)进行连接,其中风机的出口通过一个管道向第一风道(11)中供应热风;在热管换热器(6)的冷介质通进口连通一个氮气管道(61),所述循环风中的氮气浓度在50%左右。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阳,未经张国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63489.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