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处理后残留碱性物质消除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3320.5 | 申请日: | 2016-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95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于桂斌;舒旭东;许坤芳;车海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2/02 | 分类号: | C23C2/02;C23C2/06;C23F1/16 |
代理公司: |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50201 | 代理人: | 郭吉安 |
地址: | 4011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热处理后残留碱性物质消除的工艺方法,主要是利用硝酸的强氧化性,硝酸与35导带毛坯的强烈化学反应,其强氧化性使导带表面的基体被腐蚀,基体表面残留的碱性物质被去除,再通过机械抛光措施把基体表面抛光亮,达到交检要求。其工艺路线为硝酸洗→四次冷水洗→装箱转运→机械抛光→镀锌,本发明解决了35爆破弹导带毛坯在镀锌后出现白色粉末的技术难题,并且槽液调配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地消除热处理后残留的碱性物质。 | ||
搜索关键词: | 热处理 残留 碱性 物质 消除 工艺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热处理后残留碱性物质消除的工艺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步骤如下:a)在250L材质为1Cr18Ni9Ti的不锈钢槽内加入1/5体积的纯水,再缓慢加入密度为1.40g/cm3的工业硝酸100L,搅拌,补加纯水,根据比重计测量结果,调整溶液密度至1.2g/cm3;b)将热处理后镀 锌的导带毛坯装入材质为1Cr18Ni9Ti的不锈钢盛具,零件最大装载量为盛具体积的1/3,在室温条件下,将零件浸入170g/L 盐酸溶液中,直至锌层退除;c)将零件浸入流动冷水中,抖动盛具,进行两次漂洗,每次漂洗时间分别为0.5分钟;d)将零件转入多孔的塑料盛具,最大装载量为盛具体积的1/3,在室温条件下,将零件浸入硝酸溶液中,酸洗时间为30秒钟;e)提起盛具,将零件浸入流动冷水中进行四次漂洗,每次漂洗时间分别为0.5分钟;f)将漂洗后的零件倒入直径为500mm的立式光饰机中,最大装载量为光饰机有效体积的1/2,在室温条件下,加入200mL 起润滑增亮作用的抛光膏RLQ‑2508,再加入直径为3mm的人造刚玉抛光磨料,磨料最少加入量为光饰机有效体积的1/5,设置光饰机转速为80分钟,抛光时间设定为8分钟;g)将抛光后的零件按照正常的镀 锌工艺执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093320.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化学处理;金属材料的扩散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金属材料腐蚀或积垢的一般抑制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00 用熔融态覆层材料且不影响形状的热浸镀工艺;其所用的设备
C23C2-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例如为了在选定的表面区域上镀覆
C23C2-04 .以覆层材料为特征的
C23C2-14 .过量熔融覆层的除去;覆层厚度的控制或调节
C23C2-26 .后处理
C23C2-30 .熔剂或融态槽液上的覆盖物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00 用熔融态覆层材料且不影响形状的热浸镀工艺;其所用的设备
C23C2-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例如为了在选定的表面区域上镀覆
C23C2-04 .以覆层材料为特征的
C23C2-14 .过量熔融覆层的除去;覆层厚度的控制或调节
C23C2-26 .后处理
C23C2-30 .熔剂或融态槽液上的覆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