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层建筑摩擦桩基础加固纠倾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11124.6 | 申请日: | 2016-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36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朱彦鹏;马孝瑞;王秀丽;李京榜;杨校辉;张艳军;杨晓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7/00 | 分类号: | E02D37/00;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2102 | 代理人: | 董斌 |
地址: | 73005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高层建筑摩擦桩基础加固纠倾方法,步骤包括:1、建筑沉降倾斜分析:(1)沉降和倾斜位移监测,(2)岩土工程条件补充勘察,(3)原桩基承载力确定;2、制定高层建筑纠偏加固方案:(1)确定加固纠倾思路,(2)确定加固纠倾目标,(3)筏板增补计算,(4)补桩原则;3、高层建筑加固施工:(1)基础开挖,(2)筏板施工及确定增补桩位,(3)柱(墙)脚加固施工,(4)静压桩施工,(5)压入桩质量检测,(6)沉降较大侧封桩,(7)原土体夯实;4、高层建筑自重纠倾施工,(1)利用高层建筑自重纠倾,(2)沉降较小侧封桩,(3)原土体夯实。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层建筑 摩擦 桩基础 加固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高层建筑摩擦桩基础加固纠倾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为:(1)高层建筑沉降倾斜分析:①沉降和倾斜位移监测:在高层建筑(1)四角、大转角及每柱或墙(8)处均设置位移观测点,并标记出水平线;在主控边柱或墙和角柱或墙处设置倾斜观测点(1A‑1F),确定旋转轴(R);②岩土工程条件补充勘察:给出基础加固纠倾设计的相关参数,为后续的加固纠倾提供可靠依据;③原桩基(3)承载力确定:对原桩基(3)承载力和完整性进行全面检测;(2)高层建筑纠偏加固方案制定:①确定加固纠偏思路:根据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情况,增加第一筏板(B)、第二筏板(C)将摩擦桩(3)基础转化为桩筏复合地基,采用锚杆静压桩(4)补强调整基础承载力,依靠建筑自重纠倾;②确定加固纠倾目标:根据高层建筑(1)沉降倾斜现状和发展速率确定加固纠倾沉降量;③筏板增补计算:对新增补第一筏板(B)、第二筏板(C)纠倾加固后的正常使用状态的进行相关验算,外拓第二筏板(C)的孔口(6)处预留增补桩位,其中下口比上口大50mm,沿预留孔洞两侧配置双层加强筋(Q),筏板配筋(F‑H)不变;④补桩原则:从沉降发展速率较大侧开始增补较多静压桩(4),在沉降发展速率较小侧增补少量静压桩(4);(3)高层建筑加固施工:①基础开挖:开挖建筑物基础以上回填土及周边土体,开挖深度达到增补第一筏板(B)、第二筏板(C)板底标高,开挖宽度为距筏板边至少2m;开挖过程中,对高层建筑(1)沉降和倾斜位移进行观测,观测次数≥3/d;②第一筏板(B)、第二筏板(C)施工及确定增补桩位(6):在桩(3)承台(2)基础上增补第一筏板(B)、第二筏板(C)基础;室内筏板(B)配筋双层双向(D‑E);外拓筏板(C)配筋三层双向(F‑H);增补筏板(B、C)基础与原基础(3)、承台(2)、底板,柱(墙)结构(8),通过植筋(7)连接整浇;植筋(7)、筏板钢筋(D‑H)穿过柱或剪力墙(8)时需避开主筋;在高层建筑(1)沉降较大一侧,布置较多静压桩(4),并与筏板(C)可靠连接;在沉降较小侧增补少量静压桩(4);兼顾考虑增补桩后基础承载力中心与上部结构重心基本重合;每个压桩孔周围预埋4个带普通粗牙螺纹的锚杆(9),深度≥300mm,锚杆与压桩孔(6)、基础边缘的距离≥200mm;③柱(墙)脚(8)加固施工:将高层建筑(1)底板与筏板接触面保护层全部凿毛,并在底板植筋(7),室内和外拓筏板(B、C)的钢筋钻孔穿过原结构柱(墙)(8);钢筋钻孔穿过结构柱(墙)(8)时采用焊接处理,接头错开,双面焊≥5d;外拓筏板下层钢筋(H)钻孔穿入承台(2),并应满足植筋(7)技术要求;④静压桩(4)施工:清除静压桩(4)孔中障碍物,安装好反力架(10)和千斤顶(11),实施静压桩(4);⑤压入桩(4)质量检测:对施工完毕的静压桩(4)承载力和完整性进行检测,压入静压桩(4)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施工;⑥沉降较大侧加固区封桩(4):根据沉降、倾斜监测速率,沉降较大一侧静压桩(4)完成并达到规范规定持荷要求后,立即将预埋锚杆(9)交叉焊接“[”形钢筋(K),浇筑高强度微膨胀细石混凝土(J)进行封桩,同时沉降较小侧继续保持沉降;(4)高层建筑纠倾施工:①利用高层建筑(1)自重纠倾:在整个基础范围内增补筏板,外拓筏板(C)处预留静压桩(4)孔位,在高层建筑(1)沉降较大一侧,布置较多静压桩(4),在沉降较小侧增补少量静压桩(4);在新增补筏板(B、C)强度达到80%时,对沉降较大侧实施静压桩(4)并与筏板可靠锚固连接并现浇混凝土(J)封桩;在建筑自身自重作用下,沉降较小侧继续保持沉降;②沉降较小侧封桩:沉降、倾斜达到规范要求后,立即将压桩锚栓并交叉焊接“[”形钢筋(K),浇筑微膨胀细石混凝土(J)进行封桩;③原土体夯实: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回填土体进行夯实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理工大学,未经兰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11124.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物纠偏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铲装系统、控制方法及装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