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五杆运动支链的可重构并联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1568.8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1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田春旭;方跃法;郭盛;曲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卫平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2 | 代理人: | 董琪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含有五杆运动支链的可重构并联机构,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该机构包括动平台(33)、定平台(34)和第一、二、三支链(36、37、38)。第一支链(36)包括一个五杆可重构机构(35)和第一、二、三上部连接杆(30、31、32)。通过第一、二、三驱动电机(5、6、7)的驱动与锁定,五杆可重构机构(35)进入五个不同的工作模式。三条支链结构相同。每条支链通过底座(1)定位并安装在定平台(34)上;通过第三上部连接杆(32)上的U形端和动平台(33)上的三个圆柱套筒(39、40、41)相连。通过控制并联机构中三个五杆可重构机构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机构的动平台(33)可以实现十种不同自由度的空间运动。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运动 可重构 并联 机构 | ||
【主权项】:
一种具有可重构自由度特性的并联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并联机构包括:动平台(33)、定平台(34)和第一、二、三支链(36、37、38);动平台(33)运动副分布为正三角形,其三个顶点上分别焊接第一、第二、第三圆柱套筒(39、40、41),三个圆柱套筒的轴线相交于一点O1,O1点位于动平台(33)轴线上;第一支链(36)包括五杆可重构机构(35)、第一上部连接杆(30)、第二上部连接杆(31)和第三上部连接杆(32);五杆可重构机构包括:底座(1)、第一电机座(2)、第二电机座(3)、第三电机座(4)、第一驱动电机(5)、第二驱动电机(6)、第三驱动电机(7)、第一联轴器(8)、第二联轴器(9)、第三联轴器(10)、第一主轴(11)、第二主轴(12)、第三主轴(13)、第一键、第二键、第三键、连杆一(14)、连杆二(15)、连杆三(16)、连杆四(17)、连杆五(18)、第一转轴(19)、第二转轴(20)、第三转轴(21)、第四转轴(22)、第五转轴(23)、第六转轴(24)、第七转轴(25)、第八转轴(26)、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三螺母、第四螺母、第五螺母、第六螺母、第七螺母、第八螺母;构成五杆可重构机构(35)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为:连杆一(14)固定在底座(1)上,第一驱动电机(5)、第二驱动电机(6)、第三驱动电机(7)分别安装在第一电机座(2)、第二电机座(3)上和第三电机座(4)上;第一套筒(27)通过第一主轴(11)和第一键与连杆一(14)上连接连杆二(15)的一端相连;第二套筒(28)通过第二主轴(12)和第二键与连杆二(15)的另一端相连;第三套筒(29)通过第三主轴(13)和第三键与连杆三(16)连接连杆四(17)的一端相连;第一主轴(11)的细端通过第一联轴器(8)与第一驱动电机(5)相连,第二主轴(12)的细端通过第二联轴器(9)与第二驱动电机(6)相连,第三主轴(13)的细端通过第三联轴器(10)与第三驱动电机(7)相连;连杆一(14)通过第一转轴(19)和第一螺母与连杆二(15)相连,连杆二(15)通过第二转轴(20)和第二螺母与连杆三(16)相连,连杆四(17)通过第三转轴(21)和第三螺母与连杆五(18)相连,连杆五(18)通过第四转轴(22)和第四螺母与连杆一(14)相连;连杆一(14)、连杆二(15)、连杆三(16)、连杆四(17)、连杆五(18)的圆柱套筒的轴线相互平行;连杆一(14)的两端圆柱套筒的轴线距离与连杆二(15)的两端圆柱套筒的轴线距离和连杆三(16)的两端圆柱套筒的轴线距离相等,等于连杆四(17)连接连杆三(16)的圆柱套筒的轴线与连杆四(17)连接连杆五(18)的圆柱套筒的轴线的距离,等于连杆五(18)的圆柱套筒的轴线与连杆五(18)的U形端上的两个通孔的轴线的距离;第一支链(36)中,固定在连杆四(17)上倾斜杆的圆柱套筒端通过第五转轴(23)和第五螺母与第一上部连杆(30)的U形端相连形成转动副,且当连杆二(15)上连接连杆三(16)的圆柱套筒轴线与连杆五(18)圆柱套筒端轴线重合时,倾斜杆的圆柱套筒轴线与连杆五(18)圆柱套筒端轴线相交于定平台(34)轴线上;第一上部连杆(30)的圆柱套筒端通过第六转轴(24)和第六螺母与第二上部连杆(31)的U形端相连形成转动副,第二上部连杆(31)的圆柱套筒端通过第七转轴(25)和第七螺母与第三上部连接杆(32)U形端相连形成转动副;第三上部连杆(32)的另一U形端通过第八转轴(26)和第八螺母与动平台(33)的圆柱套筒端相连形成转动副;第一、二、三支链(36、37、38)结构相同;构成具有可重构特性的并联机构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第一支链(36)通过五杆可重构机构(35)中的连杆一(14)与固定在定平台(34)上的底座(1)通过螺栓连接;底座(1)均匀分布在以定平台(34)中心点O2为圆心的圆周上且与定平台(34)贴合;且五杆可重构机构连杆五(18)圆柱套筒端轴线与定平台(34)轴线相交于一点;第一、二、三支链(36、37、38)与定平台(34)和动平台(33)连接方式相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通大学,未经北京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21568.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