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于恢复的临时坞口围堰施工方法及围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4313.7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40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韩建坤;王秋林;崔玉国;李国江;赵康林;刘远鹏;兰晓强;周兆勇;王光伟;王政太;陈常辉;李社伟;曹华;岳富荣;邓毛毛;王菊芳;乐治胜;赵青瑞;张毅;苗立;杨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9/04 | 分类号: | E02D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2 | 代理人: | 李奎书 |
地址: | 06520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便于恢复的临时坞口围堰施工方法及围堰结构,将原临时坞口破除时挖出的弃土在原临时坞口的上游回填为丁字坝,使得恢复作业时作业区水流速小,如此即可从岸上直接采用河沙推填实现临时坞口的快速合拢,之后防渗体系施工可大幅提前,同时使用渣土回填水下围堰的外堰体,实现多个工序的同步可实现压缩一半的工期。本发明是以河沙与渣土回填为主,膜袋砂护面墙为辅,大幅减少了水下充填膜袋作业工程量,是一种快速低成本的围堰施工方法,极大节约了成本和工期。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恢复 临时 围堰 施工 方法 结构 | ||
【主权项】:
便于恢复的临时坞口围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原临时坞口破除时,将挖出的弃土在原临时坞口上游回填为丁字坝;b)临时坞口恢复时,回填河沙至水位线上,形成水下围堰;c)在水下,施工三轴搅拌桩及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同时,使用渣土回填水下围堰的外堰体,使得外堰体表面覆盖一层渣土;d)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完毕后,抽取临时坞口内部的水,水下围堰的内堰体泌水固结后,刷坡,之后在内堰体的表面浇筑混凝土护面墙;同时,在步骤c)的渣土表面覆盖膜袋砂护面墙,以防止冲刷;e)在水上,水下围堰顶部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回填渣土和黏土,使得塑性混凝土防渗墙与回填的黏土部分连接,从而形成水上围堰,之后在这部分渣土的表面覆盖膜袋砂护面墙,并在黏土的表面浇筑混凝土护面墙,以完成整个防渗体系的构建,如此即可恢复临时坞口的整体围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2431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地下式综合管廊
- 下一篇:一种易回收边坡生态防护护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