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据融合的组网导航雷达目标跟踪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124695.3 | 申请日: | 2016-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2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11 |
发明(设计)人: | 贠亮;翟冠;陆峰;李达;臧晓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广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87 | 分类号: | G01S13/87;G01S13/72;G01S13/93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组网导航雷达目标跟踪系统,包括至少一台雷达前端、至少一台雷达终端、以太网,雷达前端和雷达终端之间通过所述以太网进行双向数据传输,雷达前端包括天线、收发机、数据采集模块、信号预处理模块、操控命令处理模块,雷达终端包括显示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操控单元,收发机产生射频脉冲,通过天线向空间辐射。本发明属于点迹串行处理的集中式数据融合结构,具有融合精度高、系统时延小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消除探测盲区、增强探测概率、提高跟踪性能的优点。终端对多台前端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和综合优化处理后,可有效解决单部雷达因天线架设位置带来的盲区问题,并提高海上目标的探测和跟踪性能,保障航行安全。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融合 组网 导航 雷达 目标 跟踪 系统 | ||
【主权项】:
基于数据融合的组网导航雷达目标跟踪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台雷达前端、至少一台雷达终端、以太网,雷达前端和雷达终端之间通过所述以太网进行双向数据传输,雷达前端包括天线、收发机、数据采集模块、信号预处理模块、操控命令处理模块,雷达终端包括显示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操控单元,收发机产生射频脉冲,通过天线向空间辐射,射频脉冲遇到目标后部分能量被反射回来,先经天线由收发机接收,再经混频、对数放大、视频检波后形成模拟视频信号,数据采集模块对模拟视频信号进行AD采样后,形成数字视频信号,信号预处理模块对数字视频信号进行抗干扰、去噪声、杂波抑制处理后形成雷达视频数据,并进一步通过聚类算法形成目标点迹数据,信号预处理模块将雷达视频数据和目标点迹数据发送至以太网给雷达终端接收,操控命令处理模块接收雷达终端通过以太网发送的控制命令,进行解析后,将各个控制参数发送给收发机、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预处理模块,以控制收发机、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预处理模块的工作状态,信号处理单元通过以太网接收雷达前端发送的雷达视频数据和目标点迹数据,对雷达视频数据进行进一步综合优化处理,形成最终用于显示的视频数据,并将视频数据发送给显示单元,对目标点迹数据进行时间校准、坐标转换和存储后,将来自不同雷达前端的点迹数据进行数据融合,进而完成航迹的滤波、预测与更新,并将更新后的航迹数据发送给显示单元,显示单元接收信号处理单元发送的视频数据和航迹数据,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操控单元通过以太 网传输雷达前端的控制权命令来实现雷达前端控制权的更替,将控制命令发送至以太网以控制雷达前端,将控制参数发送给信号处理单元,控制对视频数据的综合优化处理以及对目标的航迹跟踪。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广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广电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2469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