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超宽带混沌雷达的薄煤层煤岩界面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29546.6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9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李静霞;张建国;王云才;王冰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35/24 | 分类号: | E21C35/24;E21C39/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 | 代理人: | 朱源,王勇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薄煤层无人化开采中的煤岩界面识别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超宽带混沌雷达的薄煤层煤岩界面识别装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煤岩界面识别装置适用范围受限、使用安全性差、测量精度低、分辨率低、抗干扰能力差、电磁兼容性差的问题。一种基于超宽带混沌雷达的薄煤层煤岩界面识别装置,包括发射机、收发天线、双通道接收机、数据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通信模块、本安电源;所述发射机包括超宽带混沌信号发生器、第一带通滤波器、第一功分器、功率放大器;所述收发天线包括发射天线、接收天线;所述双通道接收机包括第二带通滤波器、第三带通滤波器、低噪放大器、IQ解调器、本振信号发生器。本发明适用于薄煤层无人化开采。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宽带 混沌 雷达 煤层 界面 识别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超宽带混沌雷达的薄煤层煤岩界面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机、收发天线、双通道接收机、数据采集模块(11)、信号处理模块(12)、通信模块(13)、本安电源(14);所述发射机包括超宽带混沌信号发生器(1)、第一带通滤波器(2)、第一功分器(3)、功率放大器(4);所述收发天线包括发射天线(5a)、接收天线(5b);所述双通道接收机包括第二带通滤波器(6)、第三带通滤波器(7)、低噪放大器(8)、IQ解调器(9)、本振信号发生器(10);其中,超宽带混沌信号发生器(1)的输出端与第一带通滤波器(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带通滤波器(2)的输出端与第一功分器(3)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功分器(3)的两个输出端分别与功率放大器(4)的输入端和第二带通滤波器(6)的输入端连接;功率放大器(4)的输出端与发射天线(5a)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带通滤波器(6)的输出端与数据采集模块(11)的输入端连接;接收天线(5b)的输出端与第三带通滤波器(7)的输入端连接;第三带通滤波器(7)的输出端与低噪放大器(8)的输入端连接;低噪放大器(8)的输出端和本振信号发生器(10)的输出端均与IQ解调器(9)的输入端连接;IQ解调器(9)的输出端与数据采集模块(11)的输入端连接;数据采集模块(11)的输出端与信号处理模块(12)的输入端连接;信号处理模块(12)的输出端与通信模块(13)的输入端连接;超宽带混沌信号发生器(1)的供电输入端、IQ解调器(9)的供电输入端、数据采集模块(11)的供电输入端、信号处理模块(12)的供电输入端均与本安电源(14)的供电输出端连接;所述超宽带混沌信号发生器(1)包括压控振荡器(21)、第二功分器(22)、双平衡混频器(23)、模数转换器(24)、时延积分反馈单元(25)、数模转换器(26);其中,压控振荡器(21)的输出端作为超宽带混沌信号发生器(1)的输出端,且压控振荡器(21)的输出端与第二功分器(22)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功分器(22)的两个输出端分别通过两条不同长度的同轴电缆与双平衡混频器(23)的两个输入端连接;双平衡混频器(23)的输出端与模数转换器(24)的输入端连接;模数转换器(24)的输出端与时延积分反馈单元(25)的输入端连接;时延积分反馈单元(25)的输出端与数模转换器(26)的输入端连接;数模转换器(26)的输出端与压控振荡器(21)的输入端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29546.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盾构横通道平移接收施工工法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钻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