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基纳米多孔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45387.9 | 申请日: | 2016-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43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左敏;迟浩毅;袁珍贵;王艳;赵德刚;耿浩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00 | 分类号: | C22C3/00;C22C9/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 | 代理人: | 张菡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基纳米多孔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纳米多孔金属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铜基纳米多孔薄膜,呈多层结构,单层厚度200‑400nm(约为250 nm),中间层多孔孔径约为10‑25nm,最外两层的多孔孔径为175‑290 nm。上述铜基纳米多孔薄膜,是以各元素原子百分含量为镁60‑30%、铜35–45%、钕25–5%的镁‑铜‑钕非晶合金为前驱体,通过化学脱合金法脱除镁、钕而成。其完整性强、纳米孔均匀连通并且尺寸可控、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化学性质稳定的纯净的呈多层结构且层与层之间容易剥离。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绿色无污染、成本低廉、生产效率高,适合批量化生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多孔 薄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铜基纳米多孔薄膜,其特征在于,呈多层结构,单层厚度200‑400nm,中间层多孔孔径为10‑25nm,外层多孔孔径为175‑290 nm;是以各元素原子百分含量为:镁 60 ‑ 30%、铜 35 – 45%、钕 25 – 5%的镁‑铜‑钕非晶合金为前驱体,通过化学脱合金法脱除镁、钕而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4538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