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葡萄组织培养基及山葡萄组织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188089.8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45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滢;艾军;李昌禹;秦红艳;张宝香;杨义明;范书田;王振兴;许培磊;刘迎雪;孙丹;王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吴啸寰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山葡萄组织培养基,本发明培养基中,通过增加培养基内琼脂、蔗糖等物质的浓度,来降低培养基的水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减轻了山葡萄组培苗玻璃化现象的发生,特别是诱导阶段的玻璃化现象。同时,培养基内活性炭的加入可避免因培养基蔗糖浓度的增加而导致的组培苗褐变现象的发生,进而提高山葡萄组织培养的成功率。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山葡萄组织培养方法,本发明方法中,通过在现有的组织培养幼苗过程中进一步加入过渡培养步骤,并使用本发明所述培养基作为诱导培养基以及增殖培养基,从而通过对培养流程以及所用培养基的优化,有效控制了山葡萄诱导培养和增殖培养过程中的玻璃化现象。 | ||
搜索关键词: | 葡萄 组织 培养基 组织培养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山葡萄组织培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培养包括如下步骤:将山葡萄外植体接种于山葡萄组织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诱导培养所用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其中溶有6‑苄氨基嘌呤、萘乙酸、琼脂、蔗糖,并添加有活性炭,各组分含量分别为:6‑苄氨基嘌呤0.5‑1.0mg/L,萘乙酸0.001‑0.005mg/L,琼脂7.0‑7.5g/L,蔗糖30‑35g/L,活性炭0.4‑0.8g/L;将诱导培养后的外植体进行过渡培养;其中,所述过渡培养所用培养基为1/2MS基本培养基中溶有6‑苄氨基嘌呤、萘乙酸、琼脂和蔗糖,并进一步加入活性炭所制成的;所述过渡培养所述培养基中,6‑苄氨基嘌呤的含量为0.1‑1.0mg/L,萘乙酸的含量为0.001‑0.005mg/L;将过渡培养后的外植体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并得到山葡萄植株;增殖培养所用培养基为MS基本培养基,其中溶有6‑苄氨基嘌呤、萘乙酸、琼脂、蔗糖,并进一步加入青霉素钠,各组分含量分别为:6‑苄氨基嘌呤1.0‑2.0mg/L,萘乙酸0.005‑0.01mg/L,琼脂7.0‑7.5g/L,蔗糖28‑32g/L,青霉素钠1‑3mg/L。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188089.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