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控制着生丝状藻过度增殖的生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08770.4 | 申请日: | 2016-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30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吴振斌;蔺庆伟;刘碧云;马剑敏;张义;周巧红;代志刚;曾磊;谭谈;贺锋;徐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00 | 分类号: | A01G22/00;A01G33/00;C02F3/3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控制着生丝状藻过度增殖的生态方法,步骤是:1)调查待恢复区水深、水流、透明度、沉积物、营养盐、浮游生物及丝状藻水环境;2)用尼龙绳围网,坠网接触底质,若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格局恢复区内多食草性鱼类,人为驱逐;3)根据调查得到的恢复区水环境,选择沉水植物种类;4)依据沉水植物在水下所处的生态位、生长繁殖及水位,设计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格局;5)按设计的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格局通过以成丛的方式沉栽;6)定期监测沉水植物长势。解决了沉水植物成活率低、水下生态位单一的问题,恢复沉水植物盖度高达70%;有效控制了富营养化湖泊低等着生丝状藻类异常增殖,着生丝状藻生长率平均下降35%。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镶嵌 控制 生丝 过度 增殖 生态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控制着生丝状藻过度增殖的生态方法,其步骤是:1)调查待恢复区水深、水流、透明度、沉积物、营养盐、浮游生物及丝状藻水环境,设计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格局恢复区面积及形状;2)沿恢复区周边每4-6m钉桩子,用尼龙绳围网,坠网接触底质,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格局恢复区内多食草性鱼类,人为网捕或驱赶出去;3)根据步骤1)中调查得到的恢复区水环境,根据沉水植物株高、叶面积、根系及具有化感抑藻效应,选择沉水植物种类苦草、黑藻、金鱼藻、狐尾藻、篦齿眼子菜和微齿眼子菜其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4)依据所选沉水植物在水下所处的生态位、生长繁殖特点及水位,设计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格局,每种种植20-50 m2,形成一个个区块,两种植物区块之间间隔2‑3m,苦草型、黑藻型、冠层高大型植株既交叉又互补,苦草型、黑藻型、冠层高大型植株种植面积比例5:3:2,以苦草搭配其他水草形成类似陆地乔木‑灌木‑地被垂直和水平分布;所述的黑藻型为黑藻、金鱼藻;所述的冠层高大型为狐尾藻、篦齿眼子菜和微齿眼子菜其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5)按设计的沉水植物斑块镶嵌格局通过以成丛的方式沉栽或扦插种植所选沉水植物苦草、黑藻、金鱼藻、狐尾藻、篦齿眼子菜和微齿眼子菜其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达到沉水植物密度:12‑15丛/m2,10株/m2和生长状态:苦草型、黑藻型、冠层高大型沉水植物既有高‑中‑低垂直分层又有水平交叉分布,占据水下生态位,与水绵、刚毛藻丝状藻类竞争光照、营养盐、溶氧及生长空间,同时利用对着生丝状藻类的化感作用控制丝状藻过度生长;6)定期监测沉水植物长势,每3天或5天或一周或10天,植株最高株不超过水面,监测丝状藻生长率下降和生物量减少。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08770.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造纸废水高效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COD精细化工废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