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触电防短路用电节能安全柜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12674.7 | 申请日: | 2016-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59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明;陈大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金明;陈大超 |
主分类号: | H02M5/12 | 分类号: | H02M5/12;G05F1/14;H02J7/10;H02H3/08;H02H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2332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是一种将交流110~450V电压稳定在220V而又具多种功能的防触电防短路用电节能安全柜。可取代并减去触电保安、冰箱延时、稳调压、电焊、逆变、充电器等的自损耗。由初、次级绕组与取样、延时控制和无触点开关电路,起到防触电作用和完成稳压、延时、双电压功能;次级绕组与整流、振荡电路完成充电、逆变功能;次级延时控制、无触点开关、与短路监控、光控报警电路完成和起到防短路作用。次级二路绕组完成电焊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触电 短路 安全 节能 用电 | ||
【主权项】:
1.一种将输入110V~450V范围的交流电压调节稳压在两路220V和110V电压供国内、外家用电器使用而又具充电、逆变、电焊、节能、延时送电功能的防触电防短路用电节能安全柜,它包括控制变压器的耦合铁芯和初、次级绕组,其特征在于:输入110V~450V交流电源的其中一根电源线经电源开关K1后与输入电压指示表V1的一端、输入电源指示灯DX1的一端及初级绕组第一端LA1和电容C7的一端连接为公共端点,另一根电源线经保险管BX1后与输入电压指示表V1的另一端、输入电源指示灯DX1的另一端、整流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组成输入电源显示电路;整流二极管D12的正极经电阻R32与电容C7另一端连接,整流二极管D12的负极连接整流二极管D13的负极,整流二极管D13的正极经保险管BX1连接另一根电源线,π型滤波电路中的电容C6的正极端与整流二极管D12和D13的负极连接点及可调电阻RP9的一端连接为公共端点,可调电阻RP9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正极端连接,电容C6与电容C5负极端和输入电压指示表V1的另一端及输入电源指示灯DX1的另一端、整流二极管D13的正极连接公共点后作为降压全波整流后的负极端点,组成降压整流滤波电路;降压全波整流后的负极端点又与双向可控硅BCR1~BCR3的三个阳极端连接为公共端点,分压电阻R31与可调电阻RP9、稳压二极管W1连接组成取样电路;取样电路中分压电阻R31和稳压二极管W1稳压后的4.5V连接点与控制电路中的偏置电阻R1~R8和光电耦合器DG1~DG8内的开关管一端连接公共端点,光电耦合器DG1~DG8内的开关管另一端分别与可调电阻RP1~RP8的一端连接,偏置电阻R1~R8的另一端分别与光电耦合器DG1~DG8内的发光二极管一端连接,光电耦合器DG1~DG8内的发光二极管另一端分别与控制三极管BG1~BG8的集电极连接,控制三极管BG1~BG7的基极分别与控制三极管BG9~BG15的集电极和偏置电阻R16~R22的一端连接,控制三极管BG8的基极与偏置电阻R23的一端连接,控制三极管BG9~BG15的基极分别与偏置电阻R9~R15和R24~R30的一端连接,控制三极管BG1~BG15的发射极和偏置电阻R9~R15另一端连接后与整流后的负极端点连接,0.7V降压整流二极管D1~D11、稳压二极管W2串接,D1的一端与偏置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后与取样电路中取样检测点AV连接为公共端点、偏置电阻R17和R24及0.7V降压整流二极管D1的另一端与0.7V降压整流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为一个公共端点、偏置电阻R18和R25另一端及0.7V降压整流二极管D3和D4的一端连接为一个公共端点、偏置电阻R19和R26另一端及0.7V降压整流二极管D5和D6的一端连接为一个公共端点、偏置电阻R20和R27另一端及0.7V降压整流二极管D7和D8的一端连接为一个公共端点、偏置电阻R21和R28另一端及0.7V降压整流二极管D9和D10的一端连接为一个公共端点、偏置电阻R22和R29另一端及0.7V降压整流二极管D11和稳压管W2的一端连接为一个公共端点、偏置电阻R23和R30及稳压管W2的另一端相连接后组成取样控制电路;可调电阻RP1~RP3的另一端相连后与双向可控硅BCR1的触发极连接,可调电阻RP4和RP5的另一端相连后与双向可控硅BCR2的触发极连接,可调电阻RP6~RP8的另一端相连后与双向可控硅BCR3的触发极连接,双向可控硅BCR1的阴极端与初级绕组110V匝处的抽头LA2连接,双向可控硅BCR2的阴极端与初级绕组175V匝处的抽头LA3连接,双向可控硅BCR3的阴极端与初级绕组220V匝处的抽头LA4连接,谐振电阻R33和谐振电容C9串接后一端与输入110V~450V交流电源的一根电源线经电源开关K1后的初级绕组第一端LA1、C7的一端、电源指示灯DX1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初级绕组220V匝处的抽头LA4和双向可控硅BCR3的阴极端相接,组成初级无触点开关电路;经电源显示电路、降压整流滤波电路、取样电路、取样控制电路、初级无触点开关电路与初级绕组组成初级固压稳磁电路;当110V~450V交流电源输入后,在取样电路的AV点有不同的取样电压出现,在取样控制电路的作用下,在无触点开关电路中双向可控硅BCR1~BCR3的阴极连接端点出现110V、175V和220V三个电压,出现110V时是双向可控硅BCR1导通、出现175V时是双向可控硅BCR2导通、出现220V时是双向可控硅BCR3导通,这样始终使初级绕组输入的每匝伏电压是固定的,而磁感也是稳定的,从而达到初级自动固压稳磁的目的;次级绕组第一端LB1与二极管整流桥DT2的一个交流输入端连接,二极管整流桥DT2的另一个交流输入端与次级绕组的80V匝处抽头连接,二极管整流桥DT2的直流输出负极端与滤波电容C8和直流电压表V4的一端连接为公共端点作为直流充电负极输出端,二极管整流桥DT2的直流输出正极端与单向可控硅BCT1的一端连接,单向可控硅BCT1的另一端与滤波电容C8的另一端和直流电压表V4的另一端连接为公共端点作为直流充电正极输出端,可调电阻RP12一端与单向可控硅BCT1的触发极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整流桥DT2的直流输出正极端、单向可控硅BCT1的一端连接为公共点组成0~80V可调直流输出电路;逆变器振荡电器组件UPK2436的负极端与蓄电瓶DC负极端连接,正极端经换向开关S1与蓄电瓶DC正极端连接,蓄电瓶DC正极端与次级绕组第一端LB1和12V匝LB2的中心抽头之间连接保险管BX2和换向开关S2,逆变器振荡电器组件UPK2436的两个交流输出端K经控流电阻R34和R35分别与单向可控硅BCT2和BCT3的触发极连接,单向可控硅BCT2、BCT3的一端连接后与蓄电瓶DC负极端连接,单向可控硅BCT2另一端与次级绕组第一端LB1连接,单向可控硅BCT3另一端与次级绕组12V匝的抽头LB2连接组成逆变电路;二极管整流桥DT1的交流输入端一端与次级绕组第一端LB1连接,二极管整流桥DT1的交流输入端另一端与次级绕组的12V匝处中心抽头连接,二极管整流桥DT1的直流输出负极端与滤波电容C4负端连接,二极管整流桥DT1的直流输出正极端与滤波电容C4正端连接组成次级延时控制电路的直流6V电压供电电路;偏置电阻R36和R40的一端相接后与延时充电电容C1的一端及次级侧控制三极管BG16的基极连接,偏置电阻R36另一端与次级延时控制电路的直流6V电压供电电路的正极连接,R40的另一端与直流6V电压供电电路负极连接,控制三极管BG16的发射极与偏置电阻R42串接后接直流6V电压供电电路负极,控制三极管BG16的集电极与光电耦合器DG9内的发光二极管和偏置电阻R38串接后接直流6V电压供电电路正极,光电耦合器DG9内的开关管的一端接直流6V电压供电电路正极,另一端和可调电阻RP10串接后与继电器J2的分接触点连接组成次级侧第一路延时控制电路;继电器J2的中间触点与双向可控硅BCR5的触发极连接,双向可控硅BCR5的阳极与次级绕组的260V匝抽头LB5连接,双向可控硅BCR5的阴极配合次级绕组第一端点LB1为次级稳定的220V交流电压输出,组成次级侧第一路无触点开关电路;次级侧第一路无触点开关电路双向可控硅BCR5的两端连接短路指示灯CD1,光敏电阻RE1一端连接直流6V电压供电电路正极,另一端连接音频储存器YC1音频输入端和继电器J1内线圈的一端,音频储存器YC1另一端音频输入端和继电器J1内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后与直流6V电压供电电路负极连接,音频储存器YC1输出端两线头与喇叭B1两线头连接组成第一路220V短路报警监控电路;次级谐振电容C3和谐振电阻R44串接后,谐振电容C3另一端与输出220V电压指示表V2、输出110V电压指示表V3及输出220V指示灯DX2、输出110V指示灯DX3的一端连接为公共端点后再与次级绕组LB1第一端、二极管整流桥DT1交流输入端的一端和DT2的交流输入端的一端、单向可控硅BCT2的一端连接为一个公共端点作为输出220V和输出110V两路公共输出线输出,次级谐振电容C3和谐振电阻R44串接后电阻R44的另一端与电压指示表V2及指示灯DX2的另一端连接后再与双向可控硅BCR5的阴极端连接为公共端输出组成第一路220V输出电源显示电路;偏置电阻R37和R41的一端相接后与延时充电电容C2的一端及控制三极管BG17的基极连接,偏置电阻R37的另一端与次级延时控制电路的直流6V电压供电电路的正极连接,R41的另一端与直流6V电压供电电路的负极连接,控制三极管BG17的发射极与偏置电阻R43串接后接直流6V电压供电电路负极,控制三极管BG17的集电极与光电耦合器DG10内的发光二极管和偏置电阻R39串接后接直流6V电压供电电路正极,光电耦合器DG10内的开关管的一端接直流6V电压供电电路正极,另一端和可调电阻RP11串接后与继电器J1的分接触点连接组成次级侧第二路延时控制电路;继电器J1的中间触点与双向可控硅BCR4的触发极连接,双向可控硅BCR4的阳极与次级绕组的150V匝抽头LB4连接,双向可控硅BCR4的阴极作为一根电源输出线与输出220V和输出110V两路公共输出线之间输出次级稳定的110V交流电压,组成次级侧第二路无触点开关电路;次级侧第二路无触点开关电路双向可控硅BCR4的两端连接短路指示灯CD2,光敏电阻RE2一端连接直流6V电压供电电路正极端,另一端连接音频储存器YC2音频输入端和继电器J2内线圈的一端,音频储存器YC2另一端音频输入端和继电器J2内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后与直流6V电压供电电路负极连接,音频储存器YC2输出端两线头与喇叭B1两线头连接组成第二路110V短路报警监控电路;电压指示表V3和指示灯DX3的一端连接后与次级绕组LB1第一端连接为公共端输出,电压指示表V3和指示灯DX3的另一端连接后再与双向可控硅BCR4的阴极连接为公共端输出组成第二路110V输出电源显示电路;次级绕组LB1第一端与次级绕组的260V匝抽头LB5配合输出为应急电源,次级绕组LC在第一端LC1和尾端LC2感应出45V电压为电焊电路输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金明;陈大超,未经陈金明;陈大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12674.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投影机
- 下一篇:用于评估过滤器完整性的增强气溶胶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