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柱翼缘后张拉钢与混凝土部分组合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0590.6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62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于金光;郑春明;王雪军;郝际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58 | 分类号: | E04B2/5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柱翼缘后张拉钢与混凝土部分组合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包括内填钢板墙、柱H型钢、梁H型钢、第一钢丝、第二钢丝、若干第一钢套管及若干第二钢套管,柱H型钢固定于内填钢板墙的侧面,梁H型钢固定于内填钢板墙的顶面。本发明能够有效的减少柱翼缘的局部屈曲,保证柱子的承载能力。 | ||
搜索关键词: | 柱翼缘后张拉钢 混凝土 部分 组合 框架 钢板 剪力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柱翼缘后张拉钢与混凝土部分组合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填钢板墙(1)、柱H型钢(3)、梁H型钢(12)、第一钢丝(6)、第二钢丝(7)、若干第一钢套管(8)及若干第二钢套管(9),柱H型钢(3)固定于内填钢板墙(1)的侧面,梁H型钢(12)固定于内填钢板墙(1)的顶部;柱H型钢(3)由第一翼缘(4)、第二翼缘(5)及腹板组成,其中,腹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翼缘(4)侧面的中部及第二翼缘(5)侧面的中部相连接;第一翼缘(4)上均开设有若干N对第一通孔,第二翼缘(5)上均开设有若干N对第二通孔,第一翼缘(4)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三通孔及第四通孔,第二翼缘(5)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五通孔及第六通孔,各第一钢套管(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翼缘(4)的下表面及第二翼缘(5)的上表面相连接,各第二钢套管(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翼缘(4)的下表面及第二翼缘(5)的上表面相连接;第一个第一钢套管(8)的一端正对第三通孔,第一个第一钢套管(8)的另一端正对第一对第二通孔中一个第二通孔,第k个第一钢套管(8)的两端分别正对第k‑1对第二通孔中一个第二通孔及第k对第一通孔中的一个第一通孔,第j个第一钢套管(8)的两端分别正对第j‑1对第一通孔中的一个第一通孔及第j对第二通孔中的一个第二通孔,其中,k为偶数,j为奇数,其中2≤k<N,1<j<N,最后一个第一钢套管(8)两端分别正对最后一对第二通孔中的一个第二通孔及第四通孔;第一个第二钢套管(9)的两端分别正对第五通孔及第一对第一通孔中的一个第一通孔,第a个第二钢套管(9)的两端分别正对第a‑1对第一通孔中的一个第一通孔及第a对第二通孔中的一个第二通孔,第b个第二钢套管(9)的两端分别正对第b‑1对第二通孔中的一个第二通孔及第b对第一通孔中的一个第一通孔,最后一个第二钢套管(9)的两端分别正对最后一对第一通孔中的一个第一通孔及第六通孔,其中a为偶数,b为奇数,且2≤a<N,1<b<N;第一钢丝(6)的一端穿过第三通孔固定于第一翼缘(4)的上表面上,第一钢丝(6)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各第一钢套管(8)以及其正对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后穿出第四通孔固定于第一翼缘(4)的上表面;第二钢丝(7)的一端穿过第五通孔固定于第二翼缘(5)的下表面上,第二钢丝(7)的另一端依次穿过各第二钢套管(9)以及其正对的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穿出第六通孔固定于第二翼缘(5)的下表面上;第一翼缘(4)与第二翼缘(5)之间填充有混凝土(2),各第一钢套管(8)及第二钢套管(9)包裹于混凝土(2)中;第一钢套管(8)与第一翼缘(4)及第二翼缘(5)之间的夹角α均为30°‑60°,第二钢套管(9)与第一翼缘(4)及第二翼缘(5)之间的夹角α均为30°‑60°;tan4α=1+tpL2AC1+tph(NR+1)2(NRAR+1Ab)+tph4(NR+1)4(1360IcL)]]>L,h分别为框架的长度和高度,Ab,Ac分别是钢框架的梁柱的横截面面积,tp为内填钢板墙的厚度,NR为沿层高均匀分布的横向撑杆数量,AR为横向撑杆横截面面积,Ic为框架柱截面惯性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30590.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