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制氢CO变换多联产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31578.7 | 申请日: | 2016-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058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兰荣亮;王靓;汪根宝;马炯;谢东升;李蒙;龚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48 | 分类号: | C01B3/4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18 | 代理人: | 韩正玉,徐冬涛 |
地址: | 2111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煤化工装置工艺节能优化和工厂废热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制氢CO变换多联产方法及装置,是分布式能源系统的在化工生产装置工业化应用。根据“温度对口、梯级利用”等总能系统理论原则,本发明提出在煤化工生产中引入冷热电多联产的设计理念,通过在一氧化碳变换工艺中串联循环工质发电机组、吸收式制冷机组和采暖加热器,优化和搭建工艺流程,在满足生产工艺和保证CO转化率要求的同时,有效回收利用变换过程反应热,可以实现发电、制冷和供暖多联产,并具有能量集成效果好、节能降耗显著、余热利用效率高等特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制氢 co 变换 联产 方法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煤制氢CO变换多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第一反应炉(3)、第二反应炉(5)和第三反应炉(6);粗合成气的输出管道与第一气液分离器(1)相连,所述第一气液分离器(1)的气相出口通过粗合成气加热器(2)与第一反应炉(3)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反应炉(3)的输出端依次通过粗合成气加热器(2)、第一余热锅炉(4)和第二反应炉(5)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反应炉(5)的输出端通过第二余热锅炉(7)与第三反应炉(6)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三反应炉(6)的输出端与第二气液分离器(8)相连,所述第二气液分离器(8)顶部的输出端通过发生器(9)与第三气液分离器(10)相连,所述第三气液分离器(10)顶部的输出端通过采暖加热器(11)与第四气液分离器(12)相连,所述第四气液分离器(12)顶部的输出端通过变换气终冷器(13)与第五气液分离器(14)相连,所述第五气液分离器(14)顶部气相输出端与脱酸单元相连;所述的第一余热锅炉(4)与第一循环工质发电机组(15)匹配相连;所述的第二余热锅炉(7)与第二循环工质发电机组(16)匹配相连;所述的发生器(9)与吸收式制冷循环装置(17)匹配相连;所述的第一循环工质发电机组、第二循环工质发电机组为卡琳娜循环(Kalina Cycle)、朗肯循环(Rankine Cycle);所述的吸收式制冷装置为热驱动制冷循环、热/功复合驱动制冷循环。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南京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3157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温位余热生产热水并循环利用的工艺
- 下一篇:一种管道起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