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特定人员被困ATM机防护舱舱门电子系统及其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43372.6 | 申请日: | 2016-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135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6 |
发明(设计)人: | 凌青华;王芳;王长宝;王茹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G08B21/04;E05B4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止特定人员被困ATM机防护舱舱门电子系统及其实现方法,系统在于,舱门控制器单元连接有灵敏度受其一至三模式控制的人体感应传感器、麦克风设舱内的声音输入电路、扬声器设舱外的声音输出电路,人体感应传感器在模式一时探测空间距舱内地面高度小于模式二时距舱内地面高度,大于模式三时距舱内地面高度,且ATM机前设有台阶;方法在于,在进门按钮解锁功能屏蔽期间模式三下待检测不到人,认定昏厥倒地,解锁;当识别到声音信号幅值大于阈值,人体感应传感器切换到模式二和模式三下交替工作,当交替工作连续达两周期,且在这两周期内仅有模式三下测到人,则认定小孩被困,解锁;在解锁时并对舱外输出相应语音求救信息,便于施救。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特定 人员 被困 atm 防护 舱门 电子 系统 及其 实现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防止特定人员被困ATM机防护舱舱门电子系统的实现方法,所述实现方法基于的舱门电子系统包括:分别连接人体感应传感器的输出、进门按钮、出门按钮、门闭合检测电路、门锁电路、麦克风设置在舱内的声音输入电路、扬声器设置在舱外的声音输出电路的舱门控制器单元,人体感应传感器设置在舱内顶部,对距离舱内地面不同高度以上空间进行人体探测;舱门控制器单元的输出还与人体感应传感器的阈值电平给定电路相连接,对人体感应传感器的灵敏度进行调节,即对人体感应传感器探测空间距离舱内的地面高度进行调节;舱门控制器单元嵌入有识别到被困时输出语音求救信息的程序模块、通过声音的响度和不同模式下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的不同结果进行相应控制的程序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当舱门控制器单元输出模式一的信号至人体感应传感器的阈值电平给定电路时,阈值电平给定电路给定模式一的参考电压至人体感应传感器的鉴幅器,将人体感应传感器探测空间设置为距离舱内地面高度1米2以上空间,当舱门控制器单元输出模式二的信号至人体感应传感器的阈值电平给定电路时,阈值电平给定电路给定模式二的参考电压至人体感应传感器的鉴幅器,将人体感应传感器探测空间设置为距离舱内地面高度1米3以上空间,当舱门控制器单元输出模式三的信号至人体感应传感器的阈值电平给定电路时,阈值电平给定电路给定模式三的参考电压至人体感应传感器的鉴幅器,将人体感应传感器探测空间设置为距离舱内地面高度0.5米以上空间;S20、舱门控制器单元待到舱门闭合,控制舱门落锁,屏蔽进门按钮解锁功能,输出模式一的信号至人体感应传感器的阈值电平给定电路,并开始T1秒限时读取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结果:在限时的时间内,待人体感应传感器检测到人体时,终止限时,并保持进门按钮解锁功能的屏蔽,即不释放进门按钮的解锁功能,否则,待限时的时间到,释放屏蔽的进门按钮解锁功能,即恢复进门按钮的解锁功能;S30、在保持进门按钮解锁功能的屏蔽期间,进行人昏厥倒地和小孩被困检测识别,并设置人体感应传感器工作在模式三下:1)当检测识别到输入的声音信号幅值大于设定阈值时,控制人体感应传感器切换到模式二和模式三下交替工作,交替工作时间设置为T2秒,待检测识别到输入的声音信号幅值小于等于设定阈值时,控制人体感应传感器恢复到工作在模式三下;2)当人体感应传感器在模式二和模式三下交替工作的时间连续达到两个交替周期,并在这连续的两周期内仅有人体感应传感器工作在模式三下检测到人体时,则认定舱内有小孩被困,对闭锁的舱门解锁,并通过设在舱外的扬声器输出舱内有小孩被困待出的语音求救信息,否则,认定舱内无小孩被困待出;3)设定在人体感应传感器工作在模式三下时对人昏厥倒地检测识别,当人体感应传感器工作在模式三下,只要待检测不到人体时,认定舱内的人昏厥倒地被困,对闭锁的舱门解锁,并通过设在舱外的扬声器输出舱内有人昏厥倒地的语音求救信息,否则,认定舱内的人没有昏厥倒地;S40、对舱门解锁时,并停止正在进行的人昏厥倒地和小孩被困检测识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4337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检测型乘客计数装置
- 下一篇:通过指纹进行识别的电梯轿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