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薄沟道凹槽隧穿场效应晶体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50456.2 | 申请日: | 2016-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79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颖;曹菲;王艳福;于成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72 | 分类号: | H01L29/772;H01L29/06;H01L29/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薄沟道凹槽隧穿场效应晶体管,由栅极、源区、漏区、第一沟道区、第二沟道区、栅介质层、第一隔离层、第二隔离层以及埋氧层;其中,所述栅极与栅介质层位于沟道区之上位置,栅极两侧为隔离层。该新结构具有一个超薄的沟道这样可以增强栅极和沟道的耦合,从而增强栅极的控制能力进而增加器件的隧穿电流。该结构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将沟道的本征区(低掺杂区)延伸到了漏极区。总之,该结构器件相对于传统的隧穿晶体管在亚阈值摆幅、开关电流比等电学特性以及稳定性方面都有较明显改善。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薄 沟道 凹槽 场效应 晶体管 | ||
【主权项】:
1.一种超薄沟道凹槽隧穿场效应晶体管,特征在于:包括栅极(1)、源区(2)、漏区(3)、第一沟道区(4a)、第二沟道区(4b)、栅介质层(5)、第一隔离层(6)以及埋氧层(7);所述的栅极(1)下方设有栅介质层(5),栅极(1)与栅介质层(5)位于第一沟道区(4a)上,第一隔离层(6)将栅极(1)与源区(2)隔离开,第二隔离层(8)将栅极(1)与漏区(3)隔离开;第一隔离层(6)和第二隔离层(8)的厚度不小于栅介质层(5)的厚度;第二沟道区(4b)设置在漏区(3)的下方,源区(2)、第一沟道区(4a)、第二沟道区(4b)设置在埋氧层(7)上;其中第二沟道区(4b)的厚度不小于第一沟道区(4a)且不大于源区(2)的厚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5045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