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70061.9 | 申请日: | 2016-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6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谢铁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铁冬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17/18;E02D19/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垃圾填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填埋场地;B、在高坡的顶部修建雨水引流沟渠;C、向填埋场地内填入建筑垃圾形成建筑垃圾层,每填入H米厚的建筑垃圾后在建筑垃圾层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复合无纺布层,然后继续填入建筑垃圾,如此往复填入建筑垃圾,直至填入完成;D、建筑垃圾填入完成后在最上层建筑垃圾层的上表面铺设土壤层;E、在土壤层种植植被,并且在土壤层的边缘设置引流渠将雨水引流到填埋场地之外。本发明能够很好地完成建筑垃圾的填埋,同时不存在发生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的隐患,且本发明能够对建筑垃圾填埋场的表面进行生态修复,避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表面受到破坏。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垃圾 填入 填埋场 填埋 引流 生态修复 土壤层 建筑垃圾层 上表面 铺设 雨水 复合无纺布层 边缘设置 垃圾填埋 山体滑坡 垃圾层 沟渠 泥石流 植被 修建 种植 | ||
【主权项】:
一种建筑垃圾填埋场的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选取中间低周边具有高坡的场地作为填埋场地;B、在高坡的顶部修建雨水引流沟渠将雨水引流到填埋场地之外;C、向填埋场地内填入建筑垃圾形成建筑垃圾层,每填入H米厚的建筑垃圾后在建筑垃圾层的上表面铺设一层复合无纺布层,然后继续填入建筑垃圾,如此往复填入建筑垃圾,直至填入完成;D、建筑垃圾填入完成后在最上层建筑垃圾层的上表面铺设土壤层;E、在土壤层种植植被,并且在土壤层的边缘设置引流渠将雨水引流到填埋场地之外;其中,当所选取的填埋场地的高坡呈非全围合状时,建筑垃圾层具有裸露的侧面,则在所述步骤C中,每层建筑垃圾层填埋完成后在该建筑垃圾层的裸露侧面铺设防水土工布,各建筑垃圾层的裸露侧面连接形成斜坡;所述步骤D还包括以下步骤:去除铺设在各建筑垃圾层的裸露侧面的防水土工布,在各建筑垃圾层的裸露侧面铺设土壤层;其中,所述土壤层的土壤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天然泥土100‑150份,沼渣20‑30份,煤渣20‑40份,草灰或木灰5‑10份,复合肥1‑3份;所述步骤E中种植的植物为紫荆树、木麻黄、香根草和百慕大草,紫荆树、木麻黄和香根草均采用等距种植的种植方式,相邻的两棵紫荆树的距离为3‑5m,相邻的两棵木麻黄的距离为2‑3m,相邻的两束香根草的距离为0.7‑1.2m,种植完紫荆树、木麻黄和香根草后的空间种植百慕大草草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铁冬,未经谢铁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70061.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