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高效生态有机生物液肥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271256.5 申请日: 2016-04-28
公开(公告)号: CN105948888A 公开(公告)日: 2016-09-21
发明(设计)人: 方华舟 申请(专利权)人: 荆楚理工学院
主分类号: C05G3/00 分类号: C05G3/00;C05G3/02;C05F17/00;C12N1/20;C12N1/14
代理公司: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代理人: 裴作平
地址: 448001 湖北省荆门市东***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多功能高效生态有机生物液肥,将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蛹虫草菌丝发酵熬煮浓缩液、水稻秸秆固氮菌液、水稻秸秆解磷解钾菌液、水稻秸秆抗虫菌液、中药抗病防虫液等量或不等量混匀,即为本多功能高效生态有机生物液肥。优点:变废为宝,促进作物代谢和抗病虫害能力,促进作物生长和壮苗,具有良好的促生长发育和抗病防虫作用,作物吸收好、吸收迅速,增强了施用作物的保健功能。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多功能 高效 生态 有机 生物
【主权项】:
 一种多功能高效生态有机生物液肥,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1)制备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1)制备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A)制备菌种培养基a、制备A液体培养基:将土豆80‑120g、水稻秸秆粉18‑22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4‑6g、补足水量,混匀,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A液体培养基;b、制备B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秆粉80‑12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NH4)2SO2‑3g、(NH4)3PO2‑3g、补足水量,混匀,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B液体培养基;c、制备C液体培养基:将红糖38‑42g、(NH4)2SO18‑22g和水900‑110ml混匀,并以石灰水调节pH值,pH值为6.5‑7.5, 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C液体培养基; d、制备D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秆粉8‑12g加水900‑1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38‑42g、(NH4)2SO18‑22g、补足水量,混匀,并以石灰水调节pH值,pH值为6.5‑7.5,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D液体培养基; B)制备各菌种菌株的菌种液a、将绿色木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培养7‑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b、将米曲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培养7‑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c、将草酸青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7‑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d、将美味丝葚霉菌种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C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培养4‑5日,至发酵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D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4‑5日,至发酵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并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e、将黄色短杆菌菌种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C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D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108/ml以上;C)制备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将上述培养的绿色木霉、米曲霉、草酸青霉、美味丝葚霉和黄色短杆菌的菌种液等量混合,即为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2)制备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A)原料重量份配比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15‑20 水稻秸秆100 红糖3‑5公斤 水200‑250(NH4)2SO10‑15(NH4)3PO10‑15 KH2PO4 5‑10 MgCl5‑10 FeSO43‑5MnCl2 3‑5 ZnSO43‑5 NaSeO30.5‑1;B)制备方法a、水稻秸秆发酵将水稻秸秆粉粹为1‑2cm小段,以2.8‑3.2%石灰水浸泡12‑24小时后捞出,放入发酵罐中,同时按原料配比加入水、红糖、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及1/2配方用量的(NH4)2SO、KH2PO4、MgCl、FeSO4、MnCl2、ZnSO4、NaSeO3,25‑40℃、气驱搅拌发酵7‑8日,至可见发酵罐内菌丝大量生长;继续加入另1/2的用量(NH4)2SO、KH2PO4、MgCl、FeSO4、MnCl2、ZnSO4、NaSeO3,25‑40℃、气驱搅拌发酵5‑6日,至发酵液中可见大量菌丝、秸秆明显减少且腐软、检测有机氮含量≥2.0g/100ml时,即完成水稻秸秆发酵;b、熬煮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转移至密闭加热容器,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继续加热至110‑130℃、搅拌、熬煮20‑24小时,至秸秆及菌丝完全溶解,即为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c、浓缩将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100公斤转移至敞开加热容器内,继续文火加热并维持微沸腾、搅拌、熬煮2‑4小时,使液体浓缩至30‑35公斤,即为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2)制备水稻秸秆蛹虫草菌丝熬煮浓缩液A)制备蛹虫草菌种液a、制备E液体培养基:将去皮土豆80‑120 g、蚕蛹粉8‑12g加水900‑1100ml煮至沸腾继续文火维持沸腾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14‑16g、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80‑120g、补足水量1000ml,混匀,以1mol/L盐酸调节pH值为6.0‑6.5,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E液体培养基;b、制备F液体培养基: 将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180‑220g和水900‑1100ml混匀,并通过加入1mol/L盐酸调节pH值为6.0‑6.5,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F液体培养基;c、将蛹虫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到E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0‑25℃摇床培养4‑5日,至发酵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d、菌丝大量生长后,继续无菌接入F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0‑25℃培养4‑5日,至发酵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菌丝生物量达500mg/100ml以上,即为蛹虫草菌种液;B)制备水稻秸秆蛹虫草菌丝发酵熬煮浓缩液将100公斤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加入到专用发酵罐中,加入蛹虫草菌种液4‑6公斤,20‑25℃气驱搅拌培养5‑7日,至发酵液粘稠、出现大量菌丝且菌丝生物量达750‑850mg/100ml以上,结束发酵;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转移至密闭加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继续加热至100‑120℃,搅拌、熬煮3‑4小时,至菌丝完全溶解;菌丝完全溶解后,继续转移至敞开加热容器内,文火加热并维持微沸腾2‑4小时,使液体浓缩至30‑35公斤,即为水稻秸秆蛹虫草菌丝发酵熬煮浓缩液;3)制备水稻秸秆固氮菌液A) 制备G液体培养基将蛋白胨4‑6g、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80‑120g、水900‑1100ml混合,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G液体培养基;B) 制备H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480‑520g、水900‑1100ml混合,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H液体培养基;C) 制备水稻秸秆固氮菌种液将蜡样芽胞杆菌、阿氏芽孢杆菌、嗜糖假单胞杆菌、固氮菌菌种进行活化,分别无菌接入G液体培养基, 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继续无菌接入H液体培养基, 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各菌种菌株菌液浑浊,且经细胞平板计数达5×108/ml以上,即为各菌株菌种液;再将各菌株菌种液等量混合, 即为水稻秸秆固氮菌种液;D) 制备水稻秸秆固氮菌液将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100公斤加入到专用发酵罐中,并加入水稻秸秆固氮菌种液4‑6公斤,气驱搅拌发酵,25‑40℃培养1‑2日,至细胞计数达5×108/ml以上,即为水稻秸秆固氮菌液;4)制备水稻秸秆解磷解钾菌液A) 制备I液体培养基将蛋白胨4‑6g、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80‑120g、磷矿粉8‑12g、钾长石粉4‑6g、水900‑1100ml混匀, 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I液体培养基; B) 制备J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480‑520g、磷矿粉8‑12g、钾长石粉4‑6g、水900‑1100ml混匀, 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J液体培养基;C) 制备解磷解钾菌株菌种液将枯草芽胞杆菌、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进行活化,分别无菌接入I液体培养基, 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当各菌株大量生长、菌液浑浊,进一步分别无菌接入J液体培养基, 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各菌株菌液浑浊、细胞计数达5×108/ml以上,即为各解磷解钾菌株菌种液;D) 制备水稻秸秆解磷解钾菌液a、原料配比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80‑120公斤、磷矿粉1‑3公斤、钾长石粉0.5‑2公斤;b)制备方法在各专用发酵罐中,按照配方加入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磷矿粉、钾长石粉,再分别加入各解磷解钾菌株菌种液4‑6公斤,并气驱搅拌、25‑40℃发酵8‑10日,至各菌株细胞计数达5×108/ml以上,即为各相应菌株水稻秸秆解磷解钾菌液;将各菌株菌液等量混合,即为水稻秸秆解磷解钾菌液; 5)制备水稻秸秆抗虫菌液A)制备抗虫菌种液a、制备K液体培养基将蛋白胨4‑6 g、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80‑120g、水900‑1100ml混匀,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K液体培养基;b、制备L液体培养基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480‑520g、水900‑1100ml混匀,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L液体培养基;c、将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活化,无菌接入K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继续无菌接入L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且细胞计数达5×108/ml以上,即为抗虫菌菌种液;B)制备水稻秸秆抗虫菌液在专用发酵罐中,加入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100公斤及抗虫菌种液4‑6公斤,25‑40℃气驱搅拌发酵1‑2日,至菌株大量生长、平板计数达5×108/ml以上,即为水稻秸秆抗虫菌液; 6)制备中药抗病抗虫液称取苦参、地榆、贯众、射干、牛蒡子、吴茱萸、艾叶、薄荷、马齿苋、败酱草、蒲公英的茎叶及根系,枇杷叶、连翘果实及茎叶,花椒果实及叶片各4‑6公斤,加2‑3倍水,一同加入到密闭加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继续加热至100‑120℃,搅拌、熬煮12‑24小时,过滤,将滤液转移至敞开加热容器内,文火加热并维持微沸腾、搅拌、熬煮3‑4小时,浓缩至40‑50公斤,即为中药抗病抗虫液; 7)制备多功能高效生态有机生物液肥将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蛹虫草菌丝熬煮浓缩液、水稻秸秆固氮菌液、水稻秸秆解磷解钾菌液、水稻秸秆抗虫菌液、中药抗病抗虫液等量或不等量混匀,即为多功能高效生态有机生物液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楚理工学院,未经荆楚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71256.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