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电磁协同控制增压式配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289486.4 | 申请日: | 2016-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16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范立云;白云;宋恩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1L13/00 | 分类号: | F01L13/00;F02D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电磁协同控制增压式配气系统,包括液压油轨、第一电磁控制部分、增压活塞、第二电磁控制部分、控制活塞、气门体、油箱。本发明采用液压油轨显著降低了系统内压力波动引起的气门开启和关闭不稳定性,确保了配气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及一致性;通过双电磁协同控制控制阀开启和关闭液压油路,利用增压活塞对增压腔内液压油进行增压,从而实现气门与通气口间的通断,能有效控制配气定时及配气持续角,有利于内燃机不同工况下灵活配气方式的实现,显著提高了气门控制自由度,能进一步改善燃料的经济性和内燃机排放,有利于提高内燃机的动力性能。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协同 控制 增压 式配气 系统 | ||
【主权项】:
1.双电磁协同控制增压式配气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配气单元、液压油轨、油箱,所述配气单元包括气门体、第一电磁控制部分、第二电磁控制部分、增压活塞、控制活塞、气门;所述第一电磁控制部分包括第一电磁阀体、第一控制阀,第一电磁阀体和第一控制阀均位于气门体里,第一电磁阀体包括第一阀体、第一线圈、第一衔铁,第一线圈缠绕在第一阀体里,第一衔铁位于第一阀体下方,第一控制阀与第一衔铁相连,第一控制阀的上端部连接第一控制阀复位弹簧,第一控制阀复位弹簧的端部顶在第一阀体里,第一控制阀的中部设置第一凸起部分,第一凸起部分的宽度宽于其上下接邻部分的宽度,第一凸起部分所在的气门体部分设置第一凸起部分腔室,第一凸起部分上方接邻部分与气门体形成第一回油腔,第一凸起部分下方接邻部分与气门体形成第一进油腔,第一凸起部分的上下端面分别与气门体相配合,气门体里与第一凸起部分上端面配合处为第一密封座面,气门体里与凸起部分下端面配合处为第二密封座面;增压活塞设置在气门体里并位于第一电磁控制部分的下方,增压活塞与其上方的气门体之间形成控制腔,增压活塞与其下方的气门体之间形成增压腔;第二电磁控制部分位于增压腔下方,所述第二电磁控制部分包括第二电磁阀体、第二控制阀,第二电磁阀体和第二控制阀均位于气门体里,第二电磁阀体包括第二阀体、第二线圈、第二衔铁,第二线圈缠绕在第二阀体里,第二衔铁位于第二阀体下方,第二控制阀与第二衔铁相连,第二控制阀的上端部连接第二控制阀复位弹簧,第二控制阀复位弹簧的端部顶在第二阀体里,第二控制阀的中部设置第二凸起部分,第二凸起部分的宽度宽于其上下接邻部分的宽度,第二凸起部分所在的气门体部分设置第二凸起部分腔室,第二凸起部分上方接邻部分与气门体形成第二回油腔,第二凸起部分下方接邻部分与气门体形成第二进油腔,第二凸起部分的上下端面分别与气门体相配合,气门体里与第二凸起部分上端面配合处为第三密封座面,气门体里与第二凸起部分下端面配合处为第四密封座面;控制活塞设置在气门体里并位于第二电磁控制部分的下方,控制活塞与第二电磁控制部分之间形成活塞腔;气门体里分别设置回油总管、第一高压进油孔、第二高压进油孔、第一低压回油孔、第二低压回油孔、第一高低压通孔、第二高低压通孔,回油总管连通油箱,第一高压进油孔分别连通液压油轨和第一进油腔,第一低压回油孔分别连通回油总管和第一回油腔,第一高低压通孔分别连通第一凸起部分腔室和控制腔,第二高压进气孔分别连通第二进油腔和增压腔,第二低压回油孔分别连通第二回油腔和油箱,第二高低压通孔分别连通第二凸起部分腔室和活塞腔,控制活塞下方连接气门,气门上套有气门复位弹簧,气门端部安装气门座,外壳安装在气门体下方,气门座位于外壳外侧;所述的配气单元的数量与发动机汽缸的数量相一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28948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除圆孔周边应力集中的塑化件
- 下一篇:电磁控制配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