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秸秆富硒抗虫抗病有机菌肥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13972.5 | 申请日: | 2016-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48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9-21 |
发明(设计)人: | 方华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荆楚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C05G3/02 |
代理公司: |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 代理人: | 裴作平 |
地址: | 448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水稻秸秆富硒抗虫抗病有机菌肥,将水稻秸秆富硒发酵料、水稻秸秆抗虫菌肥、水稻秸秆防病抗生菌肥、中药抗虫液肥等量或不等量混合,并按总重量的20‑30%加入辅料,调节含水量至30%以下,即为本水稻秸秆富硒抗虫抗病有机菌肥。本发明优点:1、将水稻秸秆等转化为腐殖质等有机质,变废为宝;2、延长了养分保蓄时间,提高了养分利用效率;3、可有效防治土壤病虫害及作物病虫害,可填补有机废弃物在速效有机肥、生物农药等领域的空白;4、将无机态硒转变为有机态硒,作物易于吸收、吸收持久,具有一定保健功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秸秆 富硒抗虫 抗病 有机 菌肥 | ||
【主权项】:
一种水稻秸秆富硒抗虫抗病有机菌肥,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一)制备水稻秸秆富硒发酵料(1)制备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A)制备菌种培养基a、制备A液体培养基:将去皮土豆80‑120g、水稻秸秆粉18‑22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8‑12g、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A液体培养基;b、制备B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秆粉180‑22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尿素2‑4g、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B液体培养基;c、制得C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秆粉18‑22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8‑12g、尿素4‑6g、蛋白胨4‑6g、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C液体培养基;d、制备D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秆粉180‑22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4‑6g、尿素8‑12g、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D液体培养基;B)制备各菌种菌株的菌种液a、将草菇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5℃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5℃培养6‑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b、将木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培养6‑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c、将球毛壳菌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培养6‑8日,至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d、将嗜热侧孢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35‑55℃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35‑55℃培养7‑9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e、将产黄纤维单胞菌菌种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C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D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108/ml以上;C)制备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将上述培养的草菇菌种液、木霉菌种液、球毛壳菌菌种液、嗜热侧孢霉菌种液、产黄纤维单胞菌菌种液等量混合,即为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2)制备水稻秸秆富硒发酵料A)发酵原料重量份配比:水稻秸秆10000公斤养猪场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气发酵后的沼渣沼液9000‑12000公斤98%浓硫酸300‑350公斤石灰200‑250公斤红糖100‑150公斤尿素200‑300公斤KCl50‑100公斤KH2PO4 50‑100公斤MgCl2 50‑100公斤FeSO4 50‑100公斤MnCl2 50‑80公斤ZnSO4 50‑80公斤NaSeO3 10‑30公斤;B)发酵料制备方法:a、水稻秸秆酸碱处理将水稻秸秆粉粹为1‑2cm小段,并等分为堆体甲和堆体乙;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也等分为两份,并分别加入堆体甲和堆体乙;堆体甲在加入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时,随之加入全部配方量的浓硫酸溶液并拌匀,并以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调节含水量至65‑75%,酸处理12‑24小时,期间翻堆3‑4次;堆体乙先拌入全部配方量的石灰,后加入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拌匀,并以猪粪尿及其冲洗水或其沼渣沼液调节含水量至65‑75%,碱处理12‑24小时,期间翻堆3‑4次;b、水稻秸秆低温发酵将上述经过酸、碱处理后的堆体甲、堆体乙进行混合、拌匀,按配方量加入全部KCl、KH2PO4、MgCl2、FeSO4 、MnCl2 、ZnSO4 、NaSeO3 、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并加入1/2配方量的尿素,拌匀,建堆发酵,约从第二天开始,每天翻堆1‑2次,维持堆温约25‑40℃,至第7‑10日、堆体内可见菌丝明显生长;c、水稻秸秆高温发酵水稻秸秆低温发酵过程中、至堆体内可见菌丝大量生长时,继续加入全部配方用量的红糖及余下配方用量的尿素,拌匀,适当覆膜,进行高温发酵,至7‑10日、堆体温度经高温自然降至常温、堆料黑褐色并可见大量菌丝,结束发酵,打碎,即为水稻秸秆富硒发酵料;二)制备水稻秸秆抗虫菌肥A)制备菌种培养基a、制备K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秆富硒发酵料90‑11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蛋白胨4‑6g,混匀,转入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K液体培养基;b、制备L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秆富硒发酵料180‑22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L液体培养基;B) 制备抗虫菌菌种液将苏云金芽孢杆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K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L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108/ml以上,即为抗虫菌菌种液;C) 制备水稻秸秆抗虫菌肥以1000公斤刚发酵完成的水稻秸秆富硒发酵料,加入抗虫菌菌种液50‑100公斤,并以抗虫菌菌种液调节发酵料的含水量至约60‑65%,结合翻堆,控制发酵温度约25‑45℃,培养7‑8日,至堆体降为室温,即为水稻秸秆抗虫菌肥;三) 制备水稻秸秆防病抗生菌肥A) 制备菌种培养基a、制备M培养基将水稻秸秆富硒发酵料90‑110g、黄豆粉18‑22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M液体培养基;b、制备N培养基将水稻秸秆富硒发酵料180‑22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补足水量,混匀,转入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N液体培养基;B)制备防病抗生菌种液将细黄链霉菌菌种进行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M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7‑9日,至菌丝大量生长、菌液粘稠;继续无菌接入N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9‑11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即为防病抗生菌菌种液;C)制备水稻秸秆防病抗生菌肥以1000公斤刚发酵完成的水稻秸秆富硒发酵料,加入防病抗生菌种液50‑100公斤,并以防病抗生菌菌种液调节发酵料的含水量至约60‑65%,结合翻堆,控制发酵温度约25‑45℃,培养10‑12日,至堆体降为室温,即为水稻秸秆防病抗生菌肥;四)制备中药抗虫液肥称取苦参根系及茎叶、花椒果实及叶片各300公斤,捣碎或切碎,加2‑3倍水量,一同加入到密闭加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继续加热至110‑120℃,搅拌、熬煮12‑24小时,至基本无颗粒残留,转移至敞开加热容器内,文火加热并维持微沸腾、搅拌、熬煮3‑4小时,至液体浓缩至250‑350公斤,即为中药抗虫液肥;五)制备菌肥辅料将磷矿粉300公斤、钾长石粉80‑120公斤混匀,即为最终菌肥产品的辅料,用于调节最终产品含水量;六)制备水稻秸秆富硒抗虫抗病有机菌肥产品将水稻秸秆富硒发酵料、水稻秸秆抗虫菌肥、水稻秸秆防病抗生菌肥、中药抗虫液肥等量或不等量混合,并按总重量的20‑30%加入辅料,调节含水量至30%以下,即为本水稻秸秆富硒抗虫抗病有机菌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荆楚理工学院,未经荆楚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1397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富营养促生长生物有机肥
- 下一篇:一种磷酸二铵床土调酸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