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窝膜柱霉菌氧化法处理污水中有机物设备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16225.7 | 申请日: | 2016-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3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22101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蜂窝膜柱霉菌氧化法处理污水中有机物设备及其工作方法,由有机物污水池,输水装置,霉菌氧化罐,清水集水池,排渣管,杂质储存池,灭菌装置,清水管,气液分离系统,霉菌氧化罐支架,控制系统组成;控制系统启动输水装置将有机物污水池中的污水从底部输入霉菌氧化罐内,污水在净化罐内依次通过曝气及生物氧化处理,处理后的沉降物通过排渣管排放到杂质储存池中,气液混合物上升至霉菌氧化罐上檐,经气液分离系统分离后的清水汇集到清水集水池由清水管排出,分离后的气体由气液分离系统上方排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蜂窝膜柱霉菌氧化法处理污水中有机物设备及其工作方法结构新颖合理,有机物去除率高,适用范围广阔。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窝 霉菌 氧化 处理 污水 有机物 设备 及其 工作 方法 | ||
【主权项】:
1.一种蜂窝膜柱霉菌氧化法处理污水中有机物设备,包括:有机物污水池(1),输水装置(2),霉菌氧化罐(3),清水集水池(4),排渣管(5),杂质储存池(6),灭菌装置(7),清水管(8),气液分离系统(9),霉菌氧化罐支架(10),控制系统(11);其特征在于,所述霉菌氧化罐支架(10)上部表面设有控制系统(11)及霉菌氧化罐(3),所述霉菌氧化罐支架(10)左侧设有有机物污水池(1),所述有机物污水池(1)与霉菌氧化罐(3)底部之间通过输水装置(2)连接,所述霉菌氧化罐(3)外壁上端设有清水集水池(4),所述清水集水池(4)侧壁设有清水管(8),所述清水管(8)上设有灭菌装置(7),所述霉菌氧化罐支架(10)底部设有杂质储存池(6),所述霉菌氧化罐(3)底部与杂质储存池(6)之间设有排渣管(5),所述霉菌氧化罐(3)内部正上方设有气液分离系统(9);所述清水集水池(4)上端檐口高于霉菌氧化罐(3)上端檐口15 cm~30 cm;所述输水装置(2)中的水泵、水体流量计、电磁阀与控制系统(11)导线控制连接;所述排渣管(5)上的电磁阀与控制系统(11)导线控制连接;所述灭菌装置(7)与控制系统(11)导线控制连接;所述清水管(8)上的电磁阀与控制系统(11)导线控制连接;所述霉菌氧化罐(3)包括:沉淀区(3‑1),泡沫发生器(3‑2),蜂窝生物柱(3‑3),曝气能力检测器(3‑4),氧化能力检测器(3‑5),液位传感器(3‑6);其中所述沉淀区(3‑1)位于霉菌氧化罐(3)最底端位置,沉淀区(3‑1)为倒圆台结构,圆形截面上大下小,沉淀区(3‑1)底端与输水装置(2)及排渣管(5)相连通;所述泡沫发生器(3‑2)位于霉菌氧化罐(3)内部正中心位置,泡沫发生器(3‑2)设置在沉淀区(3‑1)上方,泡沫发生器(3‑2)底端面距沉淀区(3‑1)上端面10 cm~30 cm,泡沫发生器(3‑2)水平布置,泡沫发生器(3‑2)与霉菌氧化罐(3)中心轴线重合,泡沫发生器(3‑2)与控制系统(11)导线控制连接;所述蜂窝生物柱(3‑3)位于霉菌氧化罐(3)内部正中心位置,蜂窝生物柱(3‑3)设置在泡沫发生器(3‑2)上方,蜂窝生物柱(3‑3)底端面距泡沫发生器(3‑2)上端面30 cm~60 cm,蜂窝生物柱(3‑3)外径与霉菌氧化罐(3)内径大小相同且中心轴线重合,蜂窝生物柱(3‑3)顶端距霉菌氧化罐(3)上端檐口60 cm~160 cm,蜂窝生物柱(3‑3)内部包含大量的多边形蜂窝孔(3‑3‑1),所述多边形蜂窝孔(3‑3‑1)为五边形或六边形上下通孔结构,多边形蜂窝孔(3‑3‑1)数量不少于2000个;所述曝气能力检测器(3‑4)位于泡沫发生器(3‑2)上方,曝气能力检测器(3‑4)与控制系统(11)导线控制连接;所述氧化能力检测器(3‑5)位于蜂窝生物柱(3‑3)内部,氧化能力检测器(3‑5)与控制系统(11)导线控制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3‑6)距霉菌氧化罐(3)上端檐口6 cm~12 cm,液位传感器(3‑6)与控制系统(11)导线控制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16225.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药废水回用系统与工艺
- 下一篇:一种农业种植用水管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