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杆内微波通信距离计算及最佳频点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19468.6 | 申请日: | 2016-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218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夏文鹤;孟英峰;李皋;陈一健;官文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E21B17/00;E21B47/12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钻杆内微波通信距离计算及最佳频点确定方法,将钻杆变换为阶梯微波波导,根据钻杆内壁结构,计算主模工作条件下单根钻杆微波功率传输系数的方法;根据发射中继最大输出功率及接收中继最低接收功率,计算两中继间最优连接钻杆数。本发明能根据钻杆内壁结构,计算单根钻杆在主模工作条件下微波功率传输系数,了解其微波传输性能,且原理简单,运算量小;同时,能通过发射中继最大输出功率及接收中继最低接收功率,计算两中继间装备的最优钻杆数,对气体钻井钻柱设计及微波随钻测量施工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
搜索关键词: | 钻杆 微波 通信 距离 计算 最佳 确定 方法 | ||
【主权项】:
1.钻杆内微波通信距离计算及最佳频点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S1:将钻杆内壁视为不规则圆柱形波导,微波信号的频点为f;将两个中继天线之间的内壁结构建立为一根钻杆单元,将所述一根钻杆单元中内径不变的管段视为等径波导段(8),内径不连续的突变点视为一个波导接头(6);最终将一根钻杆单元内壁沿轴向划分为n段长度为ln、内径为an的波导段与m个波导接头(6)的级联;S2:用圆波导中最低次模TE11模式作为传输波形,根据传输线等效电路法的等效原则,计算各等径波导段(8)填充空气介质时的等效阻抗作为其特征阻抗,公式如下:式中λ为采用f频点的微波信号对应波长,λc,n为TE11波形在各波导段的截止波长,由各波导段的内径an确定;S3:由于钢制钻杆的内壁为良导体,将各钻杆等径波导段(8)用无耗传输线等效,各波导段的转移参量矩阵为:式中,βn为各段波导的相移常数;各波导接头(6)的转移参量矩阵为:S4:根据上式得到一根钻杆单元的2×2维波导转移矩阵计算公式如下:S5:将中继器天线(11)所在的平面视为波端口,所述平面与钻柱轴线垂直,发射天线所在的平面为输入端口1,接收天线所在的平面为输出端口2;根据一根钻杆单元的波导转移矩阵求取钻杆单元的散射矩阵S,其中S21参数为:则单根钻杆功率传输系数为:上式中1、2为波端口编号;S6:N根钻杆连接后形成级联钻杆波导,所述级联钻杆波导的2×2维波导转移矩阵为:S7:根据钻杆单元散射矩阵的计算方法,利用N根钻杆连接后的级联钻杆波导转移矩阵计算其散射矩阵SN,计算公式如下:S8:将发射中继器视为信号源,内阻抗为ZS,对应连接波导的特性阻抗为Zc,1;同时将接收中继器视为负载,内阻抗为ZL,对应连接波导的特性阻抗为Zc,n,则输入端口向信号源的反射系数ΓNS、输出端口向负载的反射系数ΓNL、N根钻杆连接的级联钻杆波导输入反射系数ΓNi的计算公式分别为:S9:根据所述反射系数,计算N根钻杆连接后的实际输入功率PNi,计算公式如下:式中,PA为发射中继最大输出功率,Pj为接收中继最低接收功率;S10:计算两中继间连接的最优钻杆数Ns,计算公式如下:该方法还包括一个确定最佳频点子步骤:根据钻杆本体的内径an及圆波导中TE11波单模传输的条件1.31an<λ<1.70an确定本体内单模传输的频段f1~f2,在f1~f2频段内调整f/,并通过计算对应的Gd值,取最大Gd值对应的f/作为钻杆内微波传输最终设置频点f。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1946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