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生态大鲵的养殖繁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38800.3 | 申请日: | 2016-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6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陈志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凤冈县益池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A23K50/00;A23K10/20;A23K10/22;A23K10/38;A23K10/18;A23K10/30 |
代理公司: | 贵阳派腾阳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2110 | 代理人: | 管宝伟 |
地址: | 5642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生态大鲵的养殖繁育方法。包括修建养殖场、消毒、亲本选育、人工催产及受精、出膜培养、幼鲵驯养和成鲵饲养步骤。使用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养殖大鲵,每个时期配备不同的饵料,使得幼苗发育快,抵抗力高,成活率高,成鲵长势快,比常规的养殖方法养殖的大鲵重20%以上。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大鲵 养殖 繁育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仿生态大鲵的养殖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无污染、水源方便充沛的山区修建养殖场,养殖场为圆形养殖水池,圆形养殖水池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给水和排水间水量保持一致,水的流向进行高进低出、进水管保持45°斜角水的流向自然循环,渣土、淤泥及大鲵粪便自然排放,毋须人工清理,出水管连接圆形养殖水池的底部,出水管的出口高度距离圆形养殖水池的底部有18cm,出水管分为出水管A部和出水管B部,出水管A部与出水管B部活动连接,出水管A部水平安装在圆形养殖水池的底部,当需要排污时,将出水管B部从出水管A部拆卸下来,即可进行排污;养殖水池内设置多个洞池,洞池内从沙面最高水位到固定在18cm,既能保证水位完全淹过大鲵全身,又能保证大鲵在池洞内能抬头透气;圆形养殖水池上有池盖,池盖上有多个观测口,观测口既能进行观察大鲵的生活动态,又能进行透气;2)消毒,每立方米的水池用0.05L大鲵专用消毒液(对大鲵及水源无害无污染),然后从进水口放入,给水及排水关闭,保持在90分钟以内,然后给水及排水同时开启,水流自然流放;毋须人工清理;3)亲本选育:选择年龄为6‑10年,体重为6‑12kg性成熟度发育优良的雌雄大鲵作为亲本;4)自然产卵及人工辅助受精,控制温度为11‑12℃条件下冷培育,培育过程采用pH为6.8~7.1的长流地下水,保持水量充沛,经常换氧增氧,避免惊吓,在繁育期间对亲本喂养饵料蛋白含量相对较低活体饵料鱼;温度为14~15℃;人工配对或雌鲵产前1‑3天使用人工辅助雄鲵催精,雌鲵催产后72h内检查雄鲵精液中精子的活力;雌鲵开始有卵带排出时,人工协助将卵带拉出放于卵盒中,选择活力较高的精子覆盖于卵带上,略加稀释液,轻轻搅拌均匀,分装于孵化盘中进行孵化,孵化温度17‑18℃,保温15min后,放入微流水池中增氧孵化,孵化过程中避免光照、pH值控制在7.0‑7.1,孵化过程及时剔除停止发育的死卵、坏卵及卵带;5)出膜培养:大鲵受精卵孵化30天后,将刚出膜的大鲵幼苗放入干净的、底质平滑的培养盘中暂养,温度控制在15~16℃,3周后开始投开口幼苗饲料B,每天投喂3次,投喂前后1个小时将温度调整到17‑18℃,投喂1小时后更换清水;6)幼鲵驯养:幼鲵放置于圆形养殖水池的洞池中,水深10‑20cm,水温控制在15‑16℃,投喂饲料C;每天投喂3次,投喂前后1个小时将温度调整到17‑18℃,投喂1小时后更换清水;7)成鲵饲养,待幼鲵长到10~15cm时,将圆形养殖水池的洞池调整水深为10‑20cm,水温控制在15‑17℃,投喂饲料D,每天投喂3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凤冈县益池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省凤冈县益池园生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38800.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鱼菜共生装置及其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七百弄雏鸡的抗病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