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氧玻璃钢弯头的缠绕成型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2558.7 | 申请日: | 201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22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杨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木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0 | 分类号: | B29C70/30;B29C70/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氧玻璃钢弯头的缠绕成型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工作;2)配料;3)成型:3.1)内衬层制作;3.2)内衬加强层制作;4)固化;5)脱模;6)后固化;7)检验。本发明环氧玻璃钢弯头的缠绕成型工艺,其制备的环氧玻璃钢弯头质量好,使用寿命长。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玻璃钢 弯头 缠绕成型工艺 内衬加强层 使用寿命 后固化 内衬层 脱模 制备 制作 固化 成型 检验 | ||
【主权项】:
环氧玻璃钢弯头的缠绕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工作:1.1)领取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所述原材料包括: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稀释剂;所述辅助材料包括:玻璃纤维纱、三向布、表面毡;按重量份计,所述改性环氧树脂由以下组分组成:72份双酚a型环氧改性环氧树脂,17份双酚F型环氧改性环氧树脂,8.6份苯并恶嗪树脂,2.9份短链脂肪酸,1.8份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0.7份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5份N‑甲基吡咯烷酮,0.9份六偏磷酸钠,1.7份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2.1份乙二醇单硬脂酸酯;所述固化剂选自二氨基二苯甲烷、4,4'‑二氨基二苯砜、多乙烯多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稀释剂选自丙酮、甲乙酮、环己酮、苯、甲苯、二甲苯、正丁醇、苯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1.2)检查原材料是否超过有效期,色泽是否均匀、有无杂质、有无半凝胶块状悬浮物;检查玻璃纤维纱、三向布、表面毡是否有受潮;1.3)领取弯头模具,将模具表面处理干净,做到光洁无毛刺、无损伤;将模具安装到缠绕设备上,牢固固定后在模具表面均匀抹上蜡,以便脱模;如果气温低于10℃,模具需进行预热使其表面温度达到45±10℃,再将模具安装到缠绕设备上;2)配料:2.1)取100±1重量份改性环氧树脂,倒入加热桶内加热;当环境温度低于15℃,加热桶温度控制在70±5℃;当环境温度高于15℃,加热桶温度控制在50±5℃;2.2)将加热后的改性环氧树脂投入配料桶,再投入24±0.5重量份固化剂和0.1~0.3重量份稀释剂,混合搅拌均匀,制得混合料待用;3)成型:3.1)内衬层制作:将表面毡从浸料槽浸润后进行缠绕,搭界缠绕从模具的一端缠至另一端即可;3.2)内衬加强层制作:3.2.1)用12~20股玻璃纤维纱组成排纱将承口与模具虾弯的过渡区缠绕3~4mm厚,缠绕厚薄要均匀,表面平顺;3.2.2)用三向布由模具的一端向另一端缠绕一层,然后返回,缠绕时三向布带搭边一半;3.2.3)再用12~20股玻璃纤维纱组成排纱从模具中间部位开始缠绕,缠至3~4mm厚,缠绕厚薄要均匀,表面平顺;3.2.4)重复步骤3.2.1)至步骤3.2.3),以达到厚度要求;缠纱结束除去弯头表面多余的混合料;且缠绕结束后,将设备清理干净;4)固化:将缠绕完成的弯头移放至固化炉,固化温度为90~120℃,固化时间≥70分钟;5)脱模:将固化完成的弯头移出固化炉,自然冷却后进行脱模;先拆除模具两端的法兰盲板,再拆卸里面的组合模具;6)后固化:脱模后的产品要进行后固化,后固化温度130~140℃,时间不低于150分钟;7)检验:检查脱完模的弯头内表面是否存漏胶缺陷,如有应及时进行修复后存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木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木易船舶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4255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