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梯度极值搜索算法的双闭环照明节能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6190.1 | 申请日: | 2016-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28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殷春;程玉华;吴姗姗;周士伟;王伟;魏修岭;白利兵;陶显峰;薛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温利平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梯度极值搜索算法的双闭环照明节能控制方法,通过PID闭环控制保持照度需求,同时又通过梯度极值搜索算法,不断迭代快速寻找到照明系统能耗的最小值,并保持最小值稳定输出,该控制应用在照明系统节能上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针对照明能耗问题,最理想的情况是既保证区域照度需求又保持能耗降到最小值,本发明中,通过牛顿极值搜索控制算法来调节灯组(每组灯具)的分组情况即百分比,既保证了照度控制区域达到照度要求即目标照度值,同时照明系统能保持较低能耗稳定输出,即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又达到了节能的效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梯度 极值 搜索 算法 闭环 照明 节能 控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梯度极值搜索算法的双闭环照明节能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用于照度控制区域照明的所有灯具划分为n组,且每组灯具亮度百分比用w1,w2,…,wn表示,其中w1+w2+…+wn=1,通过改变亮度百分比w1,w2,…,wn的值,可以进一步控制各组灯具之间的亮度;在照度控制区域安装一个光传感器,用于照度控制区域照度的采集;(2)、设定照度控制区域的目标照度值,初始化每组灯具的亮度百分比为第n组用得到,所以在搜索算法循环的过程中只需要n‑1项,构成向量(3)、向量经过扰动S(t)的作用产生输入向量W′=[w′1,w′2,…,w′n‑1]T;所述的扰动S(t)为[a1sinσ1t,a2sinσ2t,...,an‑1sinσn‑1t]T,其中,t为时间,系数a1,a2,…,an‑1、频率参数σ1,σ2,…,σn‑1,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所述的输入向量W′为:W′=w1′w2′...wn-1′=W^+S(t)=w^1w^2...w^n-1+a1sinσ1ta2sinσ2t...an-1sinσn-1t;]]>(4)、将输入向量W′与亮度百分比的第n项w′n=1‑w′1‑w′2‑…‑w′n‑1进行整合得到输入向量W=[w1,w2,…,wn]T,光传感器将照度控制区域的采集照度值通过I2C协议传入控制器,控制器通过串口将采集照度值数据传入到上位机;在上位机中,采集照度值与目标照度值做PID闭环控制,即目标照度值减去采集照度值,差值送入PID控制器中,PID控制器输出控制量,控制量作用于各组灯具的亮度百分比即w1,w2,…,wn,将作用后的结果通过串口输出传给控制器,然后对各组灯具亮暗程度进行控制;而当灯具的亮暗程度改变时,再通过光传感器对照度控制区域照度进行实时采集,再次进行PID闭环控制,不断减小采集照度值和目标照度值的差值,最终使采集照度值稳定在目标照度值;(5)、计算每组灯具的能耗,然后求和,得到总能耗E′;对总能耗E′进行滤波,以滤去不稳定的波动,得到滤波后的总能耗E;(6)、如果总能耗E与上一次得到的每组灯具的亮度百分比w1,w2,…,wn下的总能耗E0的差值ΔE,即|E‑E0|小于设定的阈值,则结束,此时输出的每组灯具的亮度组合即亮度百分比w1,w2,…,wn为满足用户照度需求,同时能耗最低亮度组合;否则,进行步骤(6);(7)、滤波后的总能耗E与扰动M(t)作用,得到变量ΔW′,其中:所述的扰动M(t)为:M(t)=[2a1sinσ1t,2a2sinσ2t,...,2an-1sinσn-1t]T;]]>所述的总能耗E与扰动M(t)作用,得到变量ΔW′,即:AW′=M(t)·E=2a1sinσ1t2a2sinσ2t...2an-1sinσn-1tE;]]>(8)、将变量ΔW′乘以‑K后积分,其中K为常系数,在向量处寻找到使能耗降低的下一个估计迭代点即向量即:W^1=W^-KΔW′;]]>然后将向量作为向量返回步骤(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46190.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胀一体对转叶轮机构
- 下一篇:大规模MIMO协作式用户调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