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眼底10微米以下微细血管的快速捕捉与成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348749.4 | 申请日: | 2016-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637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5 |
发明(设计)人: | 宣丽;李大禹;张佩光;王少鑫;曹召良;穆全全;杨程亮;姚丽双;刘永刚;彭增辉;徐焕宇;张杏云;王启东;王玉坤;韩国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3/12 | 分类号: | A61B3/12;A61B3/15;A61B3/14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22210 | 代理人: | 南小平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暂无信息 | 说明书: | 暂无信息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眼波像差自适应校正光学成像技术中眼底10微米以下微细血管的快速捕捉与成像方法。视网膜中的内核层富含10微米以下微细血管,但内核层的位置因人而异。统计大量人眼的微细血管内核层公共区域及公共区域中心面相对视觉细胞层表面的距离;将人眼等效于透镜,利用现有人眼光学模型仿真得出人眼有效焦距和人眼轴长之间的关系式;实测人眼轴长、代入人眼有效焦距和人眼轴长之间的关系式计算出人眼有效焦距;最后根据自适应光学成像光路的光学参数,计算出内核层公共区域中心面的像面位置,如图所示,在此处设置成像相机,使被检患者在一次检测中眼睛只受到短于18ms的可见光照射,即能完成直径10μm上下的内核层微细血管清晰成像。 | ||
搜索关键词: | 眼底 10 微米 以下 微细 血管 快速 捕捉 成像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眼底10微米以下微细血管的快速捕捉与成像方法,其特征是:眼底微细血管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由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成像透镜(5)、液晶波前校正器(6),折轴反射镜(7)、哈特曼波前探测器(8)、偏振分光棱镜(9)、成像相机(10)组成,成像相机(10)初始位于成像透镜(5)的焦点处;该眼底微细血管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中还配置具有同样黄绿色单一波长的眼底照明光源和发光性视标,还配置一台装有视网膜自适应光学成像控制程序的计算机;以视觉细胞层表面作为基准位置,视觉细胞层表面的像面位于成像透镜(5)的焦点处;将内核层的微细血管作为被成像物体,统计大量人眼的微细血管内核层的相互交叠公共区域及公共区域中心面相对基准位置的距离d,d=138μm;将人眼等效于透镜,利用现有人眼光学模型仿真得出人眼有效焦距Feye和人眼轴长l之间的关系式:Feye=0.7136l+0.1483 (i)其中Feye和l的单位为毫米;实测人眼轴长l,代入(i)式计算出因人而异的人眼有效焦距Feye;最后将人眼有效焦距Feye、d和眼底微细血管自适应光学成像系统中各透镜的焦距代入(ii)式,计算出内核层公共区域中心面的像面到成像透镜(5)焦点处的距离L:L=(f1f4/f3)2d/Feye2 (ii)其中f1、f3和f4分别为第一透镜(2)、第三透镜(4)和成像透镜(5)的焦距;将成像相机(10)从成像透镜(5)焦点处向远离成像透镜(5)方向移动L距离,使成像相机(10)位于内核层公共区域中心面的像面处;然后引入视标光束,视标放置在距离人眼1m光程的位置处,视标光束为2mm~3mm直径的平行光束,令视标光束的光轴在人眼前与第一透镜(2)的光轴重合导入人眼,通过调节视标的位置来改变眼球转角,以使进入人眼的眼底照明光源的光束都能聚焦至距离小凹中心2°~3°位置处,即都能到达具有微细血管的内核层位置;人眼盯视视标并能看清楚视标的简单图案;立即开启视网膜自适应光学成像控制程序,就能使直径10微米上下的微细血管在短于20ms的可见光曝光下完成自适应光学成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48749.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