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含间隙星载天线驱动机构运动稳定性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367552.5 | 申请日: | 2016-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669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2 |
发明(设计)人: | 白争锋;赵继俊;史新;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37202 | 代理人: | 丁宏斌 |
地址: | 264209***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含间隙星载天线驱动机构运动稳定性的方法,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基于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运动副间隙接触碰撞模型,建立考虑运动副间隙的星载天线驱动机构动力学模型,数值仿真分析间隙对星载天线反射面动态特性的影响,进而以星载天线反射面运动加速度抖动最大峰值最小为优化目标,在不改变星载天线驱动机构基本结构参数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含间隙运动副副元素接触碰撞参数,进而通过选择含间隙运动副副元素的材料,来实现提高星载天线驱动机构的运动稳定性。本发明通过优化设计含间隙运动副副元素的接触碰撞参数,进而选择合适的运动副配副材料,从根本上降低运动副间隙接触碰撞引起的冲击效应,降低间隙对星载天线驱动机构运动稳定性的影响,该方法简单可行,符合实际,进而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各类航天器驱动机构中。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间隙 天线 驱动 机构 运动 稳定性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提高含间隙星载天线驱动机构运动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是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含间隙运动副几何模型;步骤二:建立运动副间隙法向碰撞力模型和切向摩擦力模型,在建模过程中,将运动副副元素之间的接触刚度系数、阻尼系数、滑动摩擦系数参数化;步骤三: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理想机构动力学模型;步骤四:建立考虑运动副间隙的机构动力学模型;步骤五:建立含间隙机构运动稳定性优化设计数学模型;步骤六:进行优化设计,获得最优的运动副副元素接触刚度系数、阻尼系数和滑动摩擦系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610367552.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